來源:幼教網 2018-07-24 15:19:25
小時候越被嚴格管制,長大后越不幸福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把嚴格管教作成是對孩子的一種關心,并抱著“你將來的就會明白,我這是對你好。”的信念。但實際上父母對孩子過度嚴格的控制不利于孩子未來生活的幸福感。
近日,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發(fā)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研究結果發(fā)現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與生活在較大支持且控制較少的家庭環(huán)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過多的孩子并不快樂。
研究人員通過對5000余名1946年生人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發(fā)現那些表示童年時被父母侵犯過隱私或自己的獨立意識被父母打壓的人,在他們青少年時期、30多歲、40多歲甚至60多歲時進行的總體幸福感測試中得分較低。因為兒童時期的經歷對發(fā)育中的大腦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童年不自由,不快樂的經歷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很多時候他們自以為知道什么東西是對孩子最好的,但孩子可能不這樣認為,現實生活中,好多孩子在抱怨,他們必須按照父母規(guī)定的路線走,他們要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夢想,當父母說出:“我是你媽,你必須聽我的”之類的話時,孩子的內心往往會涌出厭惡感。
父母要把孩子當作擁有獨立生命的個體對待,在日常生活的飲食穿衣等方面,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不自覺地把他們當作是自我的延伸,這種意識會潛在地操控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做了他真正的自己,很難做到自我的成長,也在將來很難找到自己的快樂。
所以,最后建議父母記住UCL醫(yī)學研究協會梅?斯塔福德博士的話:“侵犯孩子隱私、不愿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以及助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等行為,其實都是對孩子心理上的一種控制,這會削弱孩子的自立與自律能力,也是父母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就我們國家來說,已專門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聯合國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這些都是對中小學生最根本性的保護。但是,在了解這些法律條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自己的父母,認清自己在解決代際沖突中的責任。
從以上分析,中學生可能會受到鼓舞:到底有人替我們講句公道話了!是的,你們應當非常清楚:父母實行專制主義是錯誤的,是可以反抗的。如《兒童權利公約》序言指出的:“為了充分而和諧地發(fā)展其個性,應讓兒童在家庭環(huán)境里,在幸福、親愛和諒解的氣氛中成長。”(注:《兒童權利公約》的兒童概念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有了這一信念,父母如果再從肉體或精神上虐待你,你會明白是在承受一種錯誤的折磨。
但是,我仍然要提醒中學生朋友,你們既有反抗父母專制的正當權利,也有理解父母幫助父母的神圣責任——這是一種真正博大的愛,是當代中學生真正值得驕傲的胸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