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7-13 13:51:45
幼兒園案例分析:寶貝,還記得嗎
女孩琪琪今年2歲。有一次,媽媽領著琪琪路過一家超市,琪琪拉著媽媽的手就要進去。媽媽問:“琪琪,怎么了?”琪琪說:“媽媽,我要那個洋娃娃。”媽媽以為琪琪是耍脾氣,就要拉著琪琪走。琪琪卻委屈地說:“是媽媽答應琪琪的”。媽媽仔細回想,才記起來上次到這家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琪琪要洋娃娃,媽媽隨口說了一句,“下次來的時候給琪琪買”,原來琪琪一直都記得。
琪琪是在路過超市的時候,想起媽媽曾經(jīng)說過的話。在心理學上,琪琪的這種記憶被稱為前瞻記憶。前瞻記憶是對未來某一時刻完成某項或某些活動的記憶,按照不同的任務類型可以分為事件性前瞻記憶和時間性前瞻記憶兩類。事件性前瞻記憶是指記憶當一些外部事件出現(xiàn)時,要求寶寶執(zhí)行某個特定任務,如寶寶記得在未來看見某位老師的時候給他捎個口信。
案例中,琪琪的記憶類型就屬于事件性前瞻記憶。琪琪的表現(xiàn)說明她的事件性前瞻記憶已經(jīng)發(fā)生了,也就是俗話說的“長記性”。具備良好的事件性前瞻記憶能力,對寶寶有什么好處呢?簡單說,事件性前瞻記憶對寶寶的生活質(zhì)量有很重要的影響。不管大人還是孩子,要想處理好每天各種各樣的活動,事件性前瞻記憶能力的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舉個例子,老師讓寶寶記得明天帶飯盒去幼兒園。如果寶寶具備記憶能力,第二天完成了任務,那么寶寶可以享受準確記憶帶來的成就感,老師也許會表揚寶寶,寶寶一天的心情也會因此變好;但是如果沒有記住帶飯盒去幼兒園,那也許會影響寶寶在幼兒園的正常用餐,寶寶也許會因此挨批評,體驗受挫感,變得悶悶不樂。因此,家長應當關注和重視寶寶的事件性前瞻記憶能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事件性前瞻記憶一般在兒童2歲左右發(fā)生。但事件性前瞻記憶的最佳發(fā)展期在什么時候,在學術(shù)界還存在很大爭議。生活中,需要家長時刻注意寶寶自身記憶能力的變化,根據(jù)寶寶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時機,適時地幫助寶寶鍛煉記憶能力。這里有一個小測試,可以幫助家長評價寶寶的事件性前瞻記憶能力的具體發(fā)展水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