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作者:qv媽 2018-07-11 13:49:47
關于學習習慣,應該是幼小銜接和新一階段最重要的話題,我來總結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強調學習的出發(fā)點和目的。為什么而學習,這是影響孩子自主性、自覺性的根源。
從一開始就和孩子強調:學習的終點不是考試成績,不是順利升學,不是名牌大學,都不是,學習的終點,是讓你自己成為一個能自立更生生存之外、還能照顧妻兒、回饋家庭、有用于社會的人,從更高層面上來說,是為了有資格選擇自己的職業(yè)、生活方式,達致經濟、時間、心靈自由。這些內容對7歲孩子來說有點玄,但經常通過各種手段逐漸讓他們了解,還是有可能的。
學習的方法是追求高效率。首先區(qū)分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其次合理劃分精力和時間,高效完成必須完成的功課,有多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科目上。努力的目標是學科學習只占一部分時間,不追求精益求精,追求的是提綱挈領、抓住重點,掌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梳理思路掌握規(guī)律摸索獨有的方法才是目標;最后就是具體實施了,涉及一些細節(jié),比如預習到什么程度,比如上課除了追隨老師的思路,是否能自己掌握節(jié)奏,調整思維的密度,隨時找到重點,達到不用時刻繃緊神經,輕松高效地掌握課堂內容的目的,比如遇到難點是自己深入思考好,還是詢問解疑好,學會把握分寸,不輕易放棄獨立的思考,也不窮鉆牛角尖。
對待學校和老師的態(tài)度問題。對學校的評價和認知暫且不提。而老師有幾個角色:
首先是學習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從這個角度來說,必須給以足夠的信任和尊重,除非老師自己破壞自己的權威性和可尊重性;
其次是秩序的維護者和管理者,從這個角度來說,就和面對社會是類似的,主要靠自覺和自我要求,覺得對的事情就去做,覺得錯的事情就不做,如果對老師的言行有所懷疑,可以自己思考、提出來和老師討論、回家征求家長的意見,不要一味服從,也不要逆反對抗,在遵守紀律、集體主義、與人為善、塑造形象的同時,也逐漸完善自己的價值觀、是非觀,達成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一致;
最后是上級領導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不可能是平等的,哪怕再強調民主、再和藹可親的老師,也是高高在上的。孩子有必要了解清楚老師的指令、意圖、喜好、思路、習慣,盡量做到投其所好,表現(xiàn)需要表現(xiàn)的和可以表現(xiàn)的優(yōu)點,提升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爭取更多的好感,獲取更多的資源。
其次,要厘清學習的兩大任務。
去學校要做兩件事,第一,學習知識,包括學習學習;第二,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這兩點其實是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不論是學習學科知識,還是學習為人處世,道理都是相通的:抓住重點,有所取舍,堅持自我,保持特色。
有人提到小學低年級要不要看重分數(shù),或者說糾正孩子的粗心馬虎。我的觀點是,課內問題課外解決,首先不要只看一個問題,其次不要等問題出現(xiàn)了再解決。從新一開始,就著力培養(yǎng)孩子的大局觀,這首先要求我們家長不要只看眼前。剛開始知識少、好理解,同學之間能造成差距的,不是理解力、記憶力而是細致性或者說思維習慣,不重不漏的思維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強化和訓練,我非常反對刷題,靠熟練來保證正確。我的想法是端正孩子的態(tài)度就可以了,只要不是心不在焉毫不重視成績,那成績就說明不了什么。
與同學的交往,不是小事,關系到”第三人“的建立、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社會觀友情觀的形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還有自我認知的逐步形成、自信心的加強、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的養(yǎng)成,等等,都是影響深遠的。尤其上實的環(huán)境相對更單純,同學的年限更長久,如果能從小學開始交往到幾個性情相投、志趣相仿的好朋友,那對孩子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家長從一開始就要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鼓勵孩子友善、熱情、隨和、大方。
QQ之前在幼兒園有一些問題存在,過于執(zhí)著于他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同學和他想法做法不一致時,他有些過于強勢,影響了同學對他的認可程度。在讀《亞歷山大和發(fā)條老鼠》時,他體現(xiàn)出一種對"人人喜愛"的渴望,F(xiàn)在小學換了一批同學,我鼓勵他吸取以前的教訓,以交到更多好朋友為目的,不要過于自我。在保持自己個性的前提下,盡量隨和一些,不求人見人愛,至少不要因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技術問題影響到人際關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