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作者:qv媽 2018-07-11 13:43:16
QV媽:
把孩子教育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
要是孩子被人講幾句閑話就如何受傷、自卑,那是父母的職責沒有盡到。父母的愛是孩子勇氣樂觀自信的源泉。
外人沒有義務照顧孩子的心理。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離開孩子,不要忽略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某觀眾:
請教下怎樣才能讓孩子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強大心理呢?
我家小朋友很愛自尊,我們家庭教育寬松自由,但她好像很敏感,別人逗她無所謂,但是老師一說她不許粘媽媽什么的,她立馬哭。
我在想怎樣讓孩子領悟點兒挫折教育呢?
有什么好意見能不能分享下,或者好書推薦什么的?
QV媽:
這個嘛,只是我的努力目標啦。
我家小朋友臉皮有時太厚,被老師批評完全不會臉紅羞愧難過傷心,也幾乎沒有好勝心,既不爭取優(yōu)勝也不以落后為恥。我覺得過了,還是應該有點自尊心和榮譽感。這跟他是射手座可能也有點關系。跟媽媽的性格也有關系,我就是個除了偶爾會小心眼一下,大多數(shù)時候都大大咧咧無欲無求的人。都說孩子身上的特點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那么要想孩子豁達,自己就要盡量豁達吧。
另外,就像我上面講的,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有的父母愛可能很多,但是太“內斂”,孩子不一定有那么細膩去領悟。我還是比較贊成外放型的感情表達,親親抱抱多交流,總是贊美他欣賞他,他面對外人時,就不容易敏感,會有自信,無所畏懼。當然只是相對來說啦,橫向之間沒什么可比性。
挫折教育,我的理解不是要故意讓孩子受挫折,而是在他遇到挫折時,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教他們學會面對失敗,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不一定時時事事都比別人強。比如教他們“笑到最后才是笑的最好的”。比如教他們學會分析自己,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比如教他們,努力的過程比結果重要。比如教他們,吃一塹長一智,遇到困難努力解決,才能提高自己。——這些似乎對孩子來說有點太玄,但是通過結合實際遇到事例、講故事遇到相關題材適時打比方引發(fā)思考等等辦法,還是可以給孩子一些影響的。
另外還有個關鍵就是,別為了不重要的事情,什么老師的抱怨啦,成績的優(yōu)劣啦,別人的閑話啦,去指責孩子或者要求孩子,媽媽自己要想明白,什么才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