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7-06 16:25:06
。ㄈ┻m宜小班的系列活動
情境表演是一種非常直觀且形象又具體的活動形式,強調(diào)在活動情境中完成活動目標:幼兒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結(jié)合的。 它是根據(jù)教育目標的要求,利用一定的物質(zhì)材料,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之下,通過幼兒自身的身體語言來表達故事內(nèi)容,使老師的教育意圖更容易被幼兒所理解與接受,有如身臨其境一般。這種教育形式適合3——6歲幼兒的認知特點與水平,尤其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們小班進行了故事與情景表演系列活動。首先,在選材上以情節(jié)簡單、人物簡單、幼兒都喜歡的動物形象為主,力求對話少而精,并且緊扣教育目標,讓幼兒通過表演很容易就掌握故事的內(nèi)容、情節(jié),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故事及情境表演系列活動“三只蝴蝶”、“三只羊”、“三只小豬”、“金色的房子”、“司馬光救小朋友”、“孔融讓梨”、“三個和尚”等。溫馨時光系列活動。“炊事員”、“保健員”、“保育員”、“資料員”、“門衛(wèi)”。幫家長做事系列活動:“和父母去鍛煉”“走冰路”“和家長去買菜”“和家長散步”“收拾碗筷”“制作賀卡”“打電話問候新年好”等。
。ㄋ模⑦m時開展隨機教育
幼兒園除了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還有隨機教育活動。即在教師計劃之外的,隨客觀提供的教育情境而臨時組織的教育。隨機教育更具有實效性針對性。例如:一次班中有一名小朋友生病了,抓住這次教育機會,我們請幼兒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體驗生病人的痛苦。從而引發(fā)了幼兒探望生病人的愿望,還想出了一些安慰生病伙伴的方法。然后根據(jù)幼兒們的建議,我們用手機給生病幼兒打了慰問電話,還制作了慰問品在那個小朋友來園時紛紛送給他,還學會了說許多慰問的話等等,讓這名小朋友和他的媽媽非常感動。還有一次班中的午點蘋果多了一個,老師抓住這次機會開展討論“多的蘋果給誰吃”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說“給生病的小朋友吃吧”“給個子小的小朋友吃吧”“給新來我班的小朋友吃吧”一個蘋果引發(fā)了幼兒關心別人、謙讓伙伴的情感。
。ㄎ澹┓窒硇曰顒
開展“關愛日”活動,是為了讓中大班幼兒更多的體驗關愛比自己小的伙伴的情感,學會關心照顧別人。中大班每周一次開展“關愛日”活動。通過以大帶小的形式,豐富幼兒關愛他人的社會體驗,培養(yǎng)幼兒學會關愛比自己小的伙伴,培養(yǎng)中班幼兒在異齡交往中的接納意識和責任感,激發(fā)小班幼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良好的關愛行為習慣,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主要活動有:幫弟弟妹妹穿棉背心、幫弟弟妹妹剝橘子皮、幫弟弟妹妹的小椅子洗個澡、幫弟弟妹妹穿衣服、帶來玩具給弟弟妹妹玩、給弟弟妹妹表演節(jié)目、“六一”節(jié)時制做節(jié)日賀卡送弟弟妹妹、教弟弟妹妹折紙、教弟弟妹妹拍球、給弟弟妹妹表演關心別人的故事、詩歌和歌曲等。
四、實驗效果
。ㄒ唬、幼兒關愛伙伴的效果
關愛伙伴是一個幼兒關愛行為習慣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xiàn),幼兒剛?cè)雸@時,常常表現(xiàn)出遇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會也不懂去考慮其他同伴的感受,表現(xiàn)為爭搶自己喜歡的玩具,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碰,同伴有困難時不知道應該去幫助。在經(jīng)過一系列活動及日常滲透關愛教育之后,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能夠主動地去幫助同伴了,有幼兒摔倒時,會有幾個幼兒同時跑過去扶他,有人拍土、有人安慰。當玩具掉在地上時,幾個幼兒也會不約而同地去撿起來,在班里主動幫助別人的現(xiàn)象多了。這些顯著的變化,充分說明了幼兒的進步。通過養(yǎng)動、植物的移情訓練,幼兒關愛同伴的效果十分明顯,調(diào)查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幼兒一入園時的調(diào)查表統(tǒng)計數(shù)字來看,有70% 的幼兒不會去關愛別人,現(xiàn)在有95% 的幼兒能夠主動去關心幫助同伴。
。ǘ⒔逃芯砍晒
通過實踐研究,我們研究出了一套關愛他人的適宜的教育方法、一套不同年齡幼兒應達到的關愛他人教育目標以及關愛他人教育的系列活動案例和幾點體會。
1、關愛他人的適宜的教育方法:
(1)、 自然學習法
我利用幼兒園現(xiàn)有資源引導幼兒飼養(yǎng)動、植物,了解動、植物的名稱、外形及習性,激發(fā)愛心。在自然教學情景下,引導幼兒面對自然實景,通過“感、摸、觸、悟”等內(nèi)心體驗,獲得感性的經(jīng)驗,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地產(chǎn)生目標取向。
。2) 合作學習法
我們開設了玩具公園,讓幼兒自帶各種各樣的玩具來玩,如長毛絨玩具、遙控玩具、積木類玩具、電動玩具、拖拉玩具、慣性玩具等。在這樣的教學活動和延伸到教學活動之外的教學情景之中,讓幼兒在共同玩的過程中達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快樂”的目標。這類目標是在幼兒合作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
。3)、開放學習法
在為幼兒園設計幫助殘疾人活動時,我們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觀察殘疾車輛,觀察殘疾基礎設施,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設計如何幫助殘疾人,并將這一活動從教學活動延伸到教學以外的區(qū)角活動中。幼兒的做法多種多樣,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活動唯一答案的局面,顯示出每一個作出反應的幼兒的可達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案網(wǎng)]
(5)、社會學習法
我們設計的系列活動《關心殘疾人》,就是通過參觀、游覽、訪問等活動方式,讓幼兒熟悉、了解幼兒園周圍的環(huán)境及道路交通。知道幼兒園附近有醫(yī)院、超市、學校、快餐店、公園等等。讓幼兒走出幼兒園,走向紛繁復雜的社會,在社會參觀、訪問、瀏覽、經(jīng)歷之中,獲得直接的社會體驗,他們會把自己獲得的體驗融入游戲中,幼兒在學習和游戲的過程中更好地達成自身生成的活動目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