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7-04 11:18:14
入園不適應的情況同樣會在家長身上發(fā)生,最典型表現(xiàn)就是――焦慮。孩子哭了沒?肯不肯吃飯?有沒有受欺負?家長的心里滿是問題,在等待中問題越積越多,終于在離開(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達了頂峰,父母的難舍難離,焦慮的表情,擔憂的目光通過微妙的親子互動,傳遞給了孩子:上幼兒園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擔憂的,甚至是可怕的。因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對環(huán)境的判斷更多的是參考父母的反應。這種現(xiàn)象,在兒童心理學中,被稱為“社會性參照”(social reference)反應。所以家長和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感互相強化,導致惡性循環(huán)。
所以,“新生”入園前的專家講座和心理輔導,是非常必要的。如家長可以了解到孩子產(chǎn)生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xiàn)――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哭是孩子的權(quán)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家長和幼兒園的任務(wù),不是阻止或杜絕孩子們的哭聲,而是任何幫助他們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此外,家長所必需做到的就是端正入園觀。家長要堅持天天送孩子入園,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適應的負擔。有的家長常常騙著孩子去幼兒園,或送到幼兒園后乘孩子不備,偷偷溜走,這樣孩子會大哭大鬧。父母應該事先和孩子講明道理和條件,答應什么時候來接一定要做到,不要讓孩子失望而影響情緒波動。家長來接時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幼兒園玩一會兒,增加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的感情。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幼兒園老師的壞話,更不能以“不聽話就要送幼兒園”來威嚇孩子。家長應盡可能的建立積極的“親師關(guān)系”――加強與教師的信息聯(lián)系和情感交流,在入園時要向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習慣和特點,便于老師掌握情況進行教育。
有條件的幼兒園如能有針對性地組織入園新生家長和孩子的入園適應心理輔導,一方面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軟、硬環(huán)境,幫助孩子形成“幼兒園圖式”,以更積極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同時開展家長講座和咨詢活動,并適當?shù)膮⑴c幼兒園活動,以幫助家長更好的了解幼兒,幫助孩子和自己更好的應對孩子與家庭的分離焦慮,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