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7-03 15:59:11
分析:教師在觀察與指導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應根據幼兒能力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指導策略: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用肯定的語氣說:“你一定能行!”對于能力一般的幼兒,要給予鼓勵——可以輕輕地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悄悄地說:“別著急,想一想,你會做的。”對于能力差的幼兒,師可以與他協(xié)商:“我想和你一起做,行嗎?”
(3)指導幼兒正確安全地使用工具。
實錄三:睿睿在釘釘子時,覺得扶釘器太長,便放棄了對扶釘器的使用。只見他左手扶住釘子,右手拿著錘子敲。但當錘子準備落下的一瞬間,他便趕緊將扶著釘子的手移開,顯然怕錘子錘到自己的手,但這樣卻無法將釘子釘進去。教師介入:“你能注意不錘到自己的手,很好,但也不用緊張。你只要扶著釘子,先用錘子輕輕將釘子固定在木板上,然后松開手,再用力敲打,就可以把釘子釘進去。”經過教師的指導與鼓勵,睿睿終于能正確地使用錘子完成操作了。
分析:讓幼兒了解各種工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知道工具操作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時,要關注幼兒是否會正確安全地使用工具。
(4)注意與幼兒之間的積極互動。
實錄四:鴻鴻小朋友一個人在那兒認真地修補小凳子。她一手扶著凳子,一手拿著錘子努力地想保持平衡,可就是做不到。這時老師走過去問:“需要我?guī)兔幔?rdquo;她看了一眼,點了點頭。老師說:“你想讓我怎樣幫你?”她說:“你幫我扶著吧,這個小凳子的腿修好就可以坐了,但是凳子的4條腿不一樣長……”
分析: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用禮貌、傾聽等方法拉近自己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努力成為幼兒的朋友,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行各種活動。5.針對幼兒維修和使用工具的情況進行討論,交流經驗教師:“能說說你們剛才都做了哪些維修嗎?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幼兒:“我在修小椅子的腿,我用了錘子、釘子、扶釘,是用錘子把釘子打進去的。”“我在修小凳子,用了鉗子,把釘歪的釘子拔掉。”“我在修小木桌,用了扳手,把螺絲釘擰下來。”
教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工具?”
幼兒:“我見過我爸爸用過鉗子。鉗子可以拔掉釘子,還可以鉗斷鐵絲。”“我見過鋸木頭的鋸子,還是電動的。”“老師用來割紙的刀。”“我會用剪刀,剪刀可以剪紙,還能剪頭發(fā)。”
分析:適當的討論可以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主動操作的興趣,同時可以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6.幼兒再次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嘗試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7.給維修工作結束的幼兒發(fā)小禮物,以資鼓勵,并讓幼兒將維修好的東西歸位
教師:“這是你修好的嗎?真能干,謝謝你!”(遞上小禮物)
活動延伸
與幼兒討論:怎樣幫助其他班進行維修?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主旨是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科學,通過提供幼兒平時感興趣卻很少有機會接觸的各種工具,讓孩子們釘一釘、敲一敲,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自主性,讓其體驗勞動生活中的快樂,了解其中蘊涵的科學知識。
活動中,幼兒充分調動了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觀察被損壞的東西,從中發(fā)現問題,然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在獨立探索中學會了解決問題;顒咏Y束時,孩子們對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對物品的維修,認識到物品的使用價值,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可以重復使用。他們基本上能完成任務。
活動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新奇、生動、寬松的探索環(huán)境,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主動投入活動,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進行操作。幼兒在使用于具與材料的同時,不僅學到了許多生活知識,鞏固了學習所得,同時也體驗了成功,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