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超杯 作者:譚中微 2018-06-22 10:10:00
“除了體操外,所有的運動都不建議在低齡段接受高負荷的專項技術訓練。”鄒明俊,國家注冊職業(yè)醫(yī)師,如今在Dr. Sport專注于少兒運動能力培養(yǎng)中心的工作。有著運動醫(yī)學背景的他表示,學齡前的運動訓練應該更加全面,不應該過于注重運動技術,“否則從生理到心理層面都會有影響。”
鄒醫(yī)生表示,從生理層面來講,幼兒的身體發(fā)育極不成熟,骨骼和肌肉都在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生長發(fā)育需要對全身各部位都給予足夠的刺激,足球主要是下肢運動,如果長期只是訓練下肢,上半身刺激不夠,會發(fā)育不平衡。”此外,運動技術大多是一些固定動作,鄒醫(yī)生介紹,我們的肌肉是主動肌和被動肌一同協(xié)作工作,如果一方過于強大,就會漸漸影響到身體形態(tài)。“比如說帶球,一般都是向內側扣球比較多,久而久之,增加了‘O型腿’的風險,所以我們不太建議過早的進行技術訓練。另外,如果過早接技術訓練,足球的急停急轉對關節(jié)沖擊還是比較大的,會進一步加重肌肉力量的不均衡。”
練足球還影響心理?“不是說會造成心理問題。”鄒醫(yī)生解釋道,學齡前兒童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未建立運用身體的一些基本范式,“比如說站姿要挺拔,成人都知道要昂首挺胸,這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的,但小朋友沒有。”如果技術訓練過度,就會把一些運動上的范式運用到生活上,“無論進攻還是防守,足球講究重心放低,會有輕微的‘弓腰塌背’,年齡太小,會有意無意將這種動作帶到生活中來,長此以往也會造成形體問題。”
過早技術訓練的影響
發(fā)育不平衡:足球主要是下肢運動,如果長期只是訓練下肢,上半身刺激不夠,會發(fā)育不平衡。
形成O型腿:運動技術大多是一些固定動作,而肌肉是主動肌和被動肌一同協(xié)作工作,如果一方過于強大,就會漸漸影響到身體形態(tài),增加了“O型腿”的風險
誤用規(guī)范:學齡前兒童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未建立運用身體的一些基本范式,如果技術訓練過度,就會把一些運動上的范式運用到生活上。無論進攻還是防守,會有輕微的“弓腰塌背”,孩子年齡太小,會有意無意將這種動作帶到生活中來,長此以往也會造成形體問題。
青訓收費
專業(yè)訓練營一學期4000多元,小學內足球訓練一學期800元。
家長糾結
畢竟孩子那么小,如果受傷怎么辦?更大的擔心則是,從小就進行那么專業(yè)的訓練,今后對生長發(fā)育會不會有影響?
教練安排
學齡前的兒童訓練,其實是以足球為主線,游戲為載體的,主要是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以及對足球的早期記憶,技術那些,要到八九歲,十來歲左右才是訓練的重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