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珠海長江音樂藝術中心 作者:長江音樂藝術中心 2018-06-21 10:26:56
很多家長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剛開始學琴的時候,熱情很高;可是一段時間以后,熱乎勁過去了,練琴越來越不用心,進度也不理想。如果放棄,半途而廢太可惜;如果繼續(xù),又擔心強迫孩子學,效果也不好。
◆ ◆ ◆
兒童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
孩子們自己提出“愿意學鋼琴”的人數(shù)非常多,這跟過去相比,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認為,這跟兒童的智商有關,F(xiàn)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飲食方面家長非常注重營養(yǎng)水平,所以他們的體質都相當棒;而且他們很小的時候已經(jīng)接收到各種信息,鋼琴是怎么回事兒,早就看在眼里了。現(xiàn)在2歲多的幼兒就開始學琴。
現(xiàn)在的父母讓孩子學琴,或者滿足孩子自身的要求送他來學琴,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并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xù)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鋼琴家!于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沒興趣就學不好琴,不如不學。我對家長說:別問孩子,問自己!兒童的心理特征,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他們的興趣容易發(fā)生轉移,尤其對玩感興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厭了。此時家長就應該認真對待,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
還有的家長覺得彈琴就是文娛活動,培養(yǎng)高雅的情趣,是閑著沒事時候的消遣。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也不會堅持督促孩子學琴。如果孩子對寫作業(yè)沒有興趣怎么辦?家長一定不會說“不想寫就別寫了”,大家會想盡方法讓孩子完成作業(yè),而且完成的質量還要好。在這些方面,家長的辦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樣的辦法來對待孩子的學琴,就沒有難題了。
我個人觀點,學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堅持學下去的,學了一段不愿學是正常的。孩子不愿意學,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從來都不是娛樂、消遣或游戲。我要對學琴孩子的家長說:學琴是學業(yè),就像孩子去上學、去完成作業(yè)一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因此我說不愿意彈琴的多是正,F(xiàn)象。只要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學得好;相反,家長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學習,就無法保證了。
◆ ◆ ◆
那么問題來了,強扭的瓜能甜嗎?每天半小時就夠了?
“沒興趣學不好”是針對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項學業(yè),沒興趣就不可能學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我對家長說,要用鼓勵、引導、獎勵,適當加入威嚴、強制的手段,讓孩子學下去。
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沒興趣的孩子不比有興趣的孩子學得差,有興趣的孩子也不比沒興趣的孩子學得好,關鍵是用在學琴上的時間。或者干脆這樣說,哭著練和笑著練,練出的效果沒多大分別。
每天半小時,我認為差不多了。我小時候開始學琴,每天彈45分鐘吧,我父親是比較嚴格的,彈琴不認真,也會挨打。3歲小孩子不懂什么前途、理想,大人讓彈就彈唄,彈到10歲獲得全國冠軍的時候,也不懂得把成績和理想、前途一類的結合起來,那是大人們的事情。
◆ ◆ ◆
你知道嗎?天資也不是決定性因素
家長普遍關心兩個問題是——我的孩子有沒有音樂天分?我孩子的手夠不夠大?在回答這兩個問題前,我先簡單告訴家長一個概念——鋼琴不是給世界上少數(shù)、極少數(shù)超大手預備的,鋼琴不是給超音樂天才學的,鋼琴是給千千萬萬人學的。
從這種意義上說,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學,只不過手偏大一點兒,優(yōu)越性更多一點兒罷了。關于天資問題,我并不否認,音樂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樂家。但這并不等于說普通的人就不能學鋼琴。只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都能夠正常學鋼琴,而且對于絕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學琴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質,不是成什么“家”。
◆ ◆ ◆
學琴的孩子將來干什么成什么
彈琴就像在車間里干活,是一項既艱苦,又枯燥、乏味、苦悶的工作,與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廢,莫如事先看清楚這一點,并有足夠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長),不斷督促孩子學成。
彈琴又像是拍電影,坐在電影院里欣賞電影,自然是賞心悅目的事情,然而拍電影的過程又是極度乏味甚至痛苦的。因此他主張家長在孩子不愿意學的時候,“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特別能夠鍛煉意志,學琴的孩子將來干什么成什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