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悠悠鋼琴網(wǎng) 作者:茅為蕙 2018-06-20 14:53:58
茅為蕙還特意強調(diào)說,從第一堂課起,家長就一定要輔助老師樹立尊嚴,即使老師說的話有值得商榷之處,也不能當面指責,和老師的溝通要避開孩子事后進行,回家以后,也千萬不要和孩子談論老師的對錯。“至于和老師交流的內(nèi)容,我覺得可以實話實說,如實表達自己的感覺就行。”
茅為蕙說自己回國后巡回授課這幾年,發(fā)現(xiàn)琴童所有的琴譜和書本都是家長幫著拿。十幾歲的男孩子,個子快趕上媽媽高,琴譜還都是父母拿著。這在美國可是絕對看不到的!
“學琴,不光是培養(yǎng)單純的鋼琴彈奏技巧,同樣也是對孩子進行性格教育的大好時機。孩子不把練琴當成自己的事情,而是當成爸爸媽媽的事情,不是他不懂事,而是因為爸爸媽媽做得太多了!”
茅為蕙建議所有的家長,從琴譜讓孩子自己拿開始,讓孩子明白練琴是自己的事情,讓孩子懂得獨立的重要性。包括練琴時要準備的一系列物品,也讓他自己準備。從心理上給孩子一個暗示:練琴是他自己的事情,和琴相關的東西,他都要自己負起責任來。
關于練琴的規(guī)矩,茅為蕙說,孩子和家長從一開始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第一堂鋼琴課起,練琴的時間就要固定,雷打不動。想練就練、想不練就不練的壞習慣,是今后一事無成的開始。一旦開始練琴就不可以輕易離開琴凳,一切“喝水、上廁所”之類的借口都必須在中間的休息時間里完成。
孩子有必要考級嗎?
“現(xiàn)在這種功利化的考級絕對是弊大于利。考級只能證明某某學生考過了多少級,但不證明水平,不證明深淺,不證明對錯,更不證明好壞。”
說到似乎所有琴童都繞不過去的考級話題,茅為蕙明確表示,現(xiàn)在的考級已經(jīng)遠離了學琴的初衷,變成了學生學琴的目的,家長之間攀比的工具,小升初的報名表格之一,老師偷懶的最佳“掩護”。
茅為蕙認為,雖然考級讓孩子有機會深度鉆研一些曲目,并且能夠背譜演奏,也讓家長從群體的角度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彈得到底怎么樣,但考級的壞處明顯大于好處,后遺癥更不容忽視——
八月份考級,三月份就開始練。幾首樂曲讓學生翻來覆去彈上小半年,沒有享受,只有機械的練習,不要說孩子受不了,家長也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
過于強調(diào)考級,很少涉及考級以外的曲目,除了幾本考級的譜子,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在乎。
進度太快,根基不穩(wěn)。2級以后考5級,5級之后考8級……摩天大樓的30層已準備裝修,但從3樓至29樓都是空殼子!
容易導致家長和家長之間、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攀比,6級、7級意味著什么,代表孩子怎樣一個客觀的水準,老師、家長、孩子都是一片茫然。
學生考級往往成了老師偷懶的最佳辦法。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考同樣的級別,重復練同樣的曲子,老師用不著因材施教。
茅為蕙上大師班時,問過無數(shù)個孩子:“你彈什么曲子給我聽?”回答是“六級練習曲”或“八級奏鳴曲”。她再問:“是哪位作曲家寫的?”回答“不知道”。茅為蕙苦笑著說:“我學了這么多年音樂,卻不知‘不知道’這位作曲家在中國如此走紅。”
最后,茅為蕙提醒家長思考:當考級成為孩子學琴的唯一目標時,是不是考完10級的孩子就真的把鋼琴學好了?很多家長當初讓孩子學鋼琴是為了孩子做一個有修養(yǎng)、有品位、有藝術細胞的人,但潦草和勉強的考級,真讓孩子更有修養(yǎng)、更有品位、更有藝術細胞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