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鋼琴課堂 2018-06-20 14:51:09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希望孩子成為從音樂培訓流水線上誕生的“鋼琴演奏者”,還是一個可能平凡、卻真正得到過音樂滋養(yǎng)的人?
十月的最后一個周五,作為客座鋼琴演奏家出現(xiàn)在悉尼交響樂團韓國首爾演出上的李云迪,在彈奏本該是自己拿手曲目的《肖邦第一協(xié)奏曲》時,因記憶錯亂出現(xiàn)失誤,導致整場演奏被迫中斷。
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要從頭考量,孩子真的得從小就學點樂器嗎?如果決定讓孩子學習鋼琴,要如何請老師,怎么入門,家長又應如何引導孩子呢?
把時間向前倒帶十五年,十八歲的李云迪在肖邦鋼琴比賽上斬獲金獎,不僅是最年輕的金獎得主,更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這個并非出生在音樂世家的天才少年和差不多同期成名的朗朗迅速樹立起一代“中國琴童”的成功范本,更撥動了一代父母的心弦,哪怕不是出生名門也沒關系,只要有天賦、父母嚴加督促管教,也能有朝一日出人頭地。
據(jù)統(tǒng)計,在2007年,中國的琴童就超過了三千萬。
這股“孩子從小就得學點樂器”之熱潮至今未息,反有愈演愈烈之態(tài),將所習門類從初時的鋼琴、小提琴,擴大覆蓋到了五花八門的各類樂器上,更有“愈高冷便愈珍稀”之勢。
家長該如何
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
大翻譯家也是大文豪的傅雷先生在談及兒子傅聰是如何走上音樂道路時,曾如是回憶:盡管傅聰約莫三四歲時,就對古典樂流露出明顯的喜愛,做父親既沒有欣喜若狂,也沒有急著讓他拜師學琴,只是在心里想:“不管他將來學哪一科,能有一個藝術園地耕種,他一輩子受用不盡”。
盡管大家都知道,傅聰后來成了一代音樂名家,然而在父親傅雷那里,“卻始終準備他更弦易轍,按照發(fā)展情況而隨時改行”。
是傅雷先生不重視藝術教育嗎,還是他刻意要忽視、壓抑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天賦?
顯然都不是,在提及藝術教育,傅雷先生自有他的一套理論:
把人格看做主要,把知識與技術的傳授看做次要。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的教育重點,應當在倫理與道德方面,不能允許任何一樁生活瑣事違反理性和最廣義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擁護正義,愛憎分明,守公德,守紀律,誠實不欺,質樸無華,勤勞耐苦為原則。
把藝術教育只當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讓孩子學藝術,并不一定要他成為藝術家。
即以音樂教育而論,也決不能僅僅培養(yǎng)音樂一門,正如學畫的不能單注意繪畫,學雕塑、學戲劇的不能只注意雕塑與戲劇一樣,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為基礎。
讀到這兒,或許我們可以如是總結:在童年以及少年時代,就讓孩子接觸音樂并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不僅不是壞事,而且藝術教育越被重視,越說明人們不僅越來越重視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更存在著提升藝術修為的強烈需求。但正如傅雷先生所說,即便是面對著一個流露出過人天賦的孩子,也不必懷抱著任何功利的目的,指望他有朝一日成名成家。
學琴最佳年齡為四歲半至五歲
開始學鋼琴的最佳年齡是四歲半至五歲。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主要是考核孩子的音樂聽覺、特別是節(jié)奏感,另外,身體不要太瘦弱。
業(yè)余學琴用“業(yè)余”教法是誤區(qū)
鋼琴教育能否成功首先取決于對鋼琴教師的選擇,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從初學鋼琴開始就應該盡量找一位好的專業(yè)教師。90%以上的家長認為業(yè)余學琴只需用“業(yè)余”教法,初學鋼琴或業(yè)余習琴找水平一般的教師即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鋼琴的初級教學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必須各個方面都同時兼顧到。經(jīng)驗不足的教師由于缺乏對鋼琴教學的系統(tǒng)研究,在其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會存在某些問題,到了一定階段再被發(fā)現(xiàn)就相當麻煩,尤其是觸鍵方法上的錯誤,糾正過來是極為困難的。
最突出的問題有幾個方面:
手指塌陷。手指第一關節(jié)軟弱無力,是鋼琴學習中的“頑疾”,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觸鍵方法錯誤。這是非常難以糾正的問題。初學鋼琴的第一年就必須掌握正確、規(guī)范的觸鍵方法,這是鋼琴學習中最重要的基礎。
練琴方法錯誤。練琴方法直接影響到練琴效率,而許多業(yè)余教師并沒有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琴方法,導致學生進步緩慢。
教材兼顧“趣味性”及“營養(yǎng)平衡”
鋼琴是不可能自學成才的,再好的教材也得有好老師教才能學得規(guī)范,“鋼琴速成”只能算是一種廣告行為。選擇教材時,應充分考慮“營養(yǎng)平衡”并盡量兼顧“趣味性”。鋼琴教學可分為啟蒙、初級、中級和高級四個階段。各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通常包括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作品、奏鳴曲、中外樂曲等幾大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