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丹媽讀童書 作者:丹媽 2018-06-15 14:52:41
? 這會給大孩子帶來自信:哦,這個我會了,他還不會,我已經長大了,我有我的優(yōu)點;
? 帶來效能感、成就感:他不會,我可以教他,我一教他就會了,我好厲害,我是有用的人;
? 帶來責任感,脫離“自我為中心”:他比我小,我好像有保護他的責任。
特別說明一下,許多大孩子對于自己親身的弟妹可能充滿嫉妒,但是在外面看到別的比自己小的孩子,卻會產生天然的保護欲,責任感:
為了照顧小孩子,教會小孩子,大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脫離“自我中心”,不再“自私”地只想著自己,而是去看到小孩子的需求,從另外一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到底怎么才能幫到妹妹,到底怎么說能讓弟弟聽懂,這正是孩子走向懂事、體貼的開始。
? 帶來“學習內驅力”:孩子都是“好為人師”的,當大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的東西,能夠在另外一個孩子面前展示,能夠幫到另外一個孩子,這就會成為他們學習新東西的一個動力。
而自己學到的知識,重新給別人講一遍,甚至還得運用策略講的過程,其實也是鞏固大孩子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大孩子智力與“口才”的過程。
3、獨生子女
而對于只有一個孩子的的家庭來說,“混齡玩耍”更是獨生子女學會合作、學會分享的好機會,他們會在和大哥哥以及小弟弟的玩耍中,自然而然的“混”出在家庭中難以體驗到的“手足情”。
獨生子女在家是一個人,到了學校,班級里又都是同齡的孩子,只有在平日的“混齡玩耍”中,他才有機會體驗到又當哥哥,又當?shù)艿艿母杏X,更多的角色與情感體驗會促進孩子的情商發(fā)展,去注意到不同人的需求,不同角色的責任。
即使是不知道怎么融入大孩子,被大孩子“欺負”,這甚至也是一種新的體驗。
我們不要害怕孩子受挫,而反而是要利用好受挫的機會,引導鼓勵孩子如何去和自己年紀不一樣的孩子交往。
與其讓孩子到了工作時才發(fā)現(xiàn)周圍同事出于各種年齡段,而不知道怎么相處,不如從現(xiàn)在就開始讓孩子在玩耍中體驗與練習“混齡”的社交模式。
4、想要二胎家庭的孩子
這是丹媽獨特的一個小發(fā)現(xiàn),剛剛不是說我家叮當特愛和隔壁4歲小姐姐玩嘛,聽小姐姐的爸媽說,沒和我家叮當玩之前,他們的女兒對二胎總有些反感,可自從和叮當玩上了,發(fā)現(xiàn)小弟弟挺可愛,叮當幾天沒過去,她就和媽媽吵著說:“我喜歡弟弟,你也給我生個弟弟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