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感覺統(tǒng)合訓練 作者:齊老師 2018-06-14 17:52:52
爬行對兒童發(fā)育的影響非常重要。調查發(fā)現(xiàn)60%的兒童存在爬行不足的問題,我們平時可以觀察到許多學習障礙和嚴重情緒困擾的兒童,在接受滑板上重新經歷“爬行”活動的治療時,其開始一段時間常常顯得趴在滑行板上“爬行”很困難。不是姿勢歪在一邊,就是從板上掉下來,嚴重時連趴在板上也不行。而那些問題很輕或本來是優(yōu)等生的兒童在幾天內就能自行調整好姿勢,享受爬行活動的快樂。
通過調查兒童的成長史發(fā)現(xiàn),很多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兒童都沒有經歷正常的爬行階段。例如,在滿一歲前,沒有好好爬行或爬行得很少,有些家長有潔癖,怕臟,而不讓孩子在地上爬,有些大人由于忙或為了省事,大部分時間把孩子放在學步車上,無形中剝奪了嬰兒學爬的機會,或祖父母長期抱著嬰兒而大量減少學爬行的機會。
不少喜歡炫耀或拔苗助長的家長,在嬰兒開始學爬不久,就讓嬰兒提早學走路,這些孩童上學后,許多都顯示出脾氣暴躁、好動不安及眼球飄瞄不定特征,進而造成過分敏感和學習不專心等問題。
爬行是低等動物演化過程,是人類個體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階段。低等動物沿著地面和水面移動,依賴四肢爬行,同時依靠頸背肌肉收縮來維持頭部自由活動和眼睛的穩(wěn)定搜索,在腦干部把視聽覺和肌膚感覺跟地心引力做低層次統(tǒng)合整理,才能做較簡單的尋找、防御性反應—爬行和頸部強有力是生存所需的低層次反射動作的基礎。
靈長類平衡能力更精巧,雙手使用于精細操作,眼睛也看的更細膩和靈巧,高層次大腦功能發(fā)揮的先決條件,是腦干部把視聽覺、肌膚感和底心引力做好低層次統(tǒng)合整理的基礎,大腦才能正確使用低層次所傳過來的無數(shù)感覺信息,否則空有大腦配備,也無法發(fā)揮一個人的聰明才智,這是在學習障礙和情緒障礙兒童和成人身上一再看到的情境。
人類大量使用成熟大腦做精細判斷和大量思考,是在七、八歲之后,此前人性上呈現(xiàn)的還是感覺-動作的基礎。一歲以前的爬行把低層次感覺統(tǒng)合整理的基礎打好,兒童階段一直在玩攀、爬、跑、跳的游戲,都是一再磨練低層次感覺統(tǒng)合整理和高層次精細判斷與思考之間的銜接。有學習障礙和情緒障礙兒童一再跟別人玩不起來,或根本逃避游戲,表示低層次感覺統(tǒng)合整理的基礎沒有打好,高層次大腦功能的發(fā)揮就受到限制。
訓練時,應強化重新經歷爬行動作,特別是爬行中的復雜動作,目的在于促成腦干低層次的感覺統(tǒng)合整理,進而跟高層次感覺處理做教精細的銜接。治療后,家長和老師教導這些孩子才會事半功倍,才能夠發(fā)揮潛在的智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