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兒科醫(yī)生鮑秀蘭 2018-06-14 16:03:28
作為家庭教育,尤其是3歲前的早期教育,父母應著眼于感統(tǒng)訓練。感統(tǒng)訓練,包括視覺、聽覺、本體覺、觸覺、平衡覺?梢哉f0~3歲是兒童剛剛產生感統(tǒng)能力的時期,錯過了這段時期將是一生的遺憾。
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在家訓練的小方法,這是針對正常寶寶的一些訓練方法。如果寶寶是高危兒或者存在一些問題的寶寶,建議帶寶寶去正規(guī)的醫(yī)療康復機構進行訓練。
。
視覺訓練:黑白格
視覺的訓練,主要是為了眼睛能正常工作。
我們需要先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白紙,畫成一個棋盤格。你可以任意將其中幾個小格涂成黑色,通過圖形或數量來吸引寶寶的注意,讓寶寶數數,進行視覺刺激。也許她會數錯,也要給予獎勵,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讓寶寶注意到黑白的區(qū)別,而不是算對數字。之后,我們可以把表格畫得更大些,圖形更加復雜些,讓寶寶注視1分鐘之后,脫離原圖自己畫圖形。除此之外,多讓他接觸自然環(huán)境,或者看比較鮮艷、比較“正”的色彩,這種真實而又強烈的對比,有益于視覺的完善。
。
聽覺訓練:少噪音多聆聽
我認為聽覺是最容易訓練的,或者說聽覺的好壞更多的是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降低電視的音量,還有夫妻吵架的音量,就可以降低孩子的聽覺閾限,大大提高聽力。此外,有意識地讓寶寶多接觸不同的聲音,亦可以促進他知性思維的形成。比如聽各種自然界的聲音,包括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
本體覺訓練:舞蹈動作
本體覺,又稱運動覺。人體的指揮部是大腦,身體各個部分是他的士兵。決策英明,還得執(zhí)行得力。本體覺就是一種“集體凝聚力”的體現(xiàn)。比如,有人走路的時候容易摔跟頭,說話的時候大舌頭,這些都與本體覺沒訓練好有關。在臨床上,我們采用最多的器材是“網纜插棍”、“蹦床”等。在家里,我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兒童舞蹈動作,如果孩子有一些模仿行為,我們就要給予積極的肯定或引導。
。
觸覺訓練:大龍珠球和袋鼠跳
觸覺,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種感覺,而它對于孩子的心理影響卻很大。沒有經過觸覺訓練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在童年時期表現(xiàn)出多動傾向。那么如何進行觸覺訓練呢?
我們可以買一種器材,叫做“大龍珠”,是一個上面布滿了“凸起”的塑料球。可以通過各種獎勵方式讓寶寶去接觸這個玩具,比如原地拍球、坐在球的上面、拍球行走等。當寶寶充分接觸“大龍珠”之后,觸覺能力便會自然產生。另外,還有一種叫“羊角球”,可以讓寶寶的觸覺訓練更豐富有趣。除此之外,有一項叫“袋鼠跳”的運動,對訓練觸覺也是非常棒的。你可以找一個布袋子,讓寶寶站在里面,雙手抓住布袋的邊,讓人和袋子形成一個整體,讓寶寶朝一個方向跳躍,并適當獎勵寶寶。
*
平衡覺:沿著線走路
平衡覺,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訓練兒童的平衡能力。在學校一般會采用平衡木、平衡橋等。在家里,父母沒辦法選擇這么專業(yè)又占地方的器材。沒關系,只要你在地上畫條線,讓寶寶根據你的不同要求“走路”就行了。一開始,可以讓他走一條線,從A點走到B點;然后可以要求在線上單腿蹦一段,再走一段。當熟練之后,可以畫上兩條線甚至更多,讓他在不同的線上“行走”。
五覺的感統(tǒng)訓練,是為今后的行為能力打好基礎,培養(yǎng)寶寶的良好“執(zhí)行力”,也是寶寶社會化中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經常會說有些孩子聽話,懂事,那正是因為他們具備足夠的“行為能力”可以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3歲前的早期教育主要是圍繞感統(tǒng)訓練展開,家長們可以在家試試這些方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