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8-06-08 12:20:18
成語解釋:
謬:錯誤、差錯;引申為走了樣的;不正確的;種:種子。比喻荒謬錯誤的東西(言論、學風流派等)一代代流傳下去。
成語出處:明 湯顯祖《答門人鄧君遷書》:“第時課穿雜,謬種流傳,縱浚發(fā)于慧心,或取驚于拙目。”
成語繁體:謬種流傳
成語簡拼:MZLC
成語注音:ㄇ一ㄡˋ ㄓㄨㄥˇ ㄌ一ㄡˊ ㄔㄨ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謬種流傳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謬,不能讀作“niù”。
成語辨形:謬,不能寫作“繆”。
成語辨析:謬種流傳和“以訛傳訛”有別:謬種流傳重在表示輾轉傳播開來的結果;“以訛傳訛”重在表示傳播的過程。
近義詞:以訛傳訛
反義詞:流芳百世
成語例子:然有可解者,謬種流傳已數(shù)十年。(清 惲敬《與饒?zhí)漳稀罚?br />
英語翻譯:spread a absurd theory
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何澹見當時科舉考試制度不嚴,考場上賄賂成風,致使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投機取得功名,他向朝廷上奏折,指出先科考試的種種弊端與危害。如果考試不嚴,所選人才質量就不高,隔幾年由他們主持考試,那么就會讓謬誤的根子代代相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