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6-07 12:54:04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父親拘泥于所謂教育的內容和原則,而忽視了教育的時機和方式,把與子女的關系搞得很僵。
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家長向子女傳遞情感的過程。
怎樣做一個好的父親?
有位父親曾對我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隨時隨地糾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親的職責。”他15歲的兒子卻說:“我覺得父親從來就沒有喜歡過我,在他眼里,我渾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沒有了快樂。”當一個父親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種責任、怕別人說自己不盡責時,就會失去對孩子的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教育缺乏良好關系的認可。越是這樣,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產生逆反心理。
在多數家庭里,父親熱衷于扮演權威的角色,使教育成為一廂情愿的事,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權威會受到挑戰(zhàn)。心理學家認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作基礎,關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的內容。
父親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最好時機是孩子兩歲以后。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時期是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guī)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系帶來許多挑戰(zhàn),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鍵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于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tǒng)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于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于獨生子女的關系,現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tǒng)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現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愿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他山之石:國外父親參與育兒情況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父親們參與育兒的情況吧,或許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異域文化,但對于所有愛孩子的父親來說都是有所啟發(fā)的。
1.以色列:傳統(tǒng)上重視男性權威,自幼兒園起就實行男女分開教學,這種男女明顯區(qū)分的情況下并沒有差別對待,無論是家務,工作,男女都一視同仁。在以色列,夫婦都參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務或照看孩子是一種很自然的日常風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還有父親給孩子單獨談心的習俗。
2.英國:英國的男性以重視育兒事業(yè)而聞名,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學,英國的父親從孩子小時就開始重視教育。
3.德國:德國人在家中度過的時間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是從上午的七點半至下午的四五點鐘,學校也是如此。隨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會,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過這些溫馨和睦的時光。德國的父親大都把親手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為最大的愿望,家人間的密切程度可見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帶薪產假,男性也有長達四周的帶薪待產假,這一法案是1979年制訂的,到現在約有70%的父親使用了這一假期,挪威的父親們認為保障育兒是自己的一項權利。
因此,日常生活中應該加強父親與孩子的交流,這樣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