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2018-06-06 16:39:20
這是一個困擾許多家長朋友的問題:看似難懂的音樂基礎知識要怎樣學才能讓孩子喜歡、學懂、記牢,并且熟練應用到器樂學習中去呢?我的建議是參加專門的音樂基礎知識培訓班,或者選擇一套適合孩子看、家長又能依其幫助輔導孩子的音樂基礎知識教材。那么我們用什么樣的教材更容易達到學習的目的?挑選教材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第一、了解孩子的學習心理和興趣取向。學齡前以及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對于漂亮的圖案和鮮艷的色彩有著特別的喜好。彩色的書頁、卡通圖案遠比那些布滿了文字的紙張更能吸引他們。讓孩子喜歡,讓他們愿意學,我們就實現了學習的第一步。
第二、采用形象的、聯想式的講解方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喜歡將他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展開聯想。音樂基礎知識中有較多非常重要的符號,它們的樣子抽象、難記。比如,可以把高音譜號想象成盤起身體的蝸牛,把低音譜號想象成耳朵,八分音符則可以想象成一只拖著大尾巴的松鼠,把音程的根音和冠音與樹根和樹冠聯系起來,孩子們就更容易接受、理解,更容易記憶。而且,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大大地培養(yǎng)孩子觀察事物的能力,提高想象力。
第三、注意學習過程中的全面系統(tǒng)與循序漸進。有的家長會問,我孩子的器樂老師在上課時也講一些音樂基礎知識,依靠這些是不是就夠了?不是的。器樂老師教授的音樂基礎知識往往只針對某一首曲子,看到哪里就講到哪里,這樣的學習容易缺少連貫性,不夠系統(tǒng)。對于年齡小的孩子,由于他們不善于自學和總結歸納,往往是學一點兒忘一點兒。而一套好的音樂基礎知識教材能夠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明確地寫出,并且由淺入深地逐步講解。
比如,學音樂基礎知識的孩子會有這樣的體會:學習一級時,由于大部分音程都在白鍵區(qū)域,因此哪怕是死記硬背也能輕松地學會并通過考試。然而一旦進入二級就遇到了大麻煩,因為有的老師并沒有在一級的教學中強調音程的度數與音數的聯系與區(qū)別,許多孩子見到帶有升降記號的音就不能舉一反三地說出音程性質了,造成重復學習,孩子學得越多越糊涂。
第四、看、聽、唱相結合的立體式教學。學音樂就像是學一門語言,看、聽、唱一定要結合起來。大多數音樂基礎知識教材都只能看,這樣就造成了孩子可以很流利地說出每一個音樂符號的名稱,卻不能準確地讀、唱,學習效果長時間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如果書本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配有音響,既可以養(yǎng)成孩子看、聽、唱相結合的好習慣,也能夠提供準確的示范,解決了家長很難在課后輔導孩子的問題。
第五、注意課后進行及時、有針對性的復習。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套好的教材都會配有輔助的練習冊,孩子可以在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另外,練習的方式也很重要,只有那些能讓孩子喜歡的練習才能吸引他們,比如,在練習中加入一些故事、游戲,或者針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將書寫的練習方式改換成涂色、連線、貼畫等等,采用這些練習方式的練習冊才能真正發(fā)揮課后練習的作用,同時通過檢查練習的結果,家長也更容易及時了解孩子學習和理解的情況。
以上便是我們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對家長朋友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教材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