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調音樂RoyalkeyMusic 2018-06-06 15:32:44
6-12歲兒童的聲音是標準的童聲,這一年齡段的童聲特點:聲音脆亮、稚嫩、可愛,沒有共鳴,音高上不去,沒有氣息支持,唱歌很隨意,存在“擠、卡、壓、撐”等很多問題。
6歲以后的孩子已能理解音樂的基本要素,能夠識別和表達音樂中拍子,對音樂有更持久的興趣和更專注的態(tài)度,所以是接受各種學習習慣和發(fā)聲練習的最佳時間。如果能夠把握時機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聲樂訓練,就一定會得到美妙的童聲。嗓音條件好的孩子可以完成兩個八度的音域,嗓音一般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一個半八度的音域。而且,聲音甜美、干凈,高童區(qū)聲音統一,有氣息支持,極富表現力。
所以發(fā)聲練習對兒童學習聲樂是十分重要的。發(fā)聲練習不僅僅是單純的開嗓子,而是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練聲曲進行技巧訓練。掌握以下幾點,對孩子的聲樂學習至關重要:
一、演唱的姿勢
(1)站立姿勢。不僅是為了臺風好,還關系到發(fā)聲的質量,呼吸的順暢。所以要求學生保持標準正確的姿態(tài):男生兩腳自然分開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腳向前跨小半步,保持頭頂天花板的感覺,挺胸、收腹。人體重心在前腳,身體前傾,肩膀放松不能聳肩。
(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臉部呈微笑狀,兩嘴角微微上翹,給人的感覺應該是發(fā)自內心甜美的笑容。
二、氣息運用
氣息是歌唱的基礎,由于孩子的肺活量較小,相對于成年人呼吸淺得多,唱起歌來常常感到氣息不夠用,特別是唱較長歌曲時更加困難。因此,兒童的呼吸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深呼吸練習法。小嘴自然張開和鼻腔同時慢慢地將氣從上往下吸進肺的底部、腰圍處,腰圍有漲滿感,呼氣時保持吸氣時的狀態(tài),讀S音把氣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復練習五分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逐步解決呼吸問題。
(2)吹紙片的練習。具體做法如下,撕一個稍長一點的紙條,一厘米寬即可,用手捏著上方,放在嘴前約一公分的距離,可逐步把距離拉長。用吸好的氣吹紙條的下方,從紙片振動的頻率辨別氣息是否均勻、集中、有力,從而使孩子們感覺呼吸時腹部的對抗作用。這一練習既鍛煉了腹部的力量,又對增強氣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混聲狀態(tài)
孩子越小,他們運用自己的嗓音成分越多,只會用自己的嗓音一直唱到無法唱到的高度,他們不懂得利用混聲唱法進行歌唱。
混聲概念的建立是聲音管道形成的根本,這對于孩子們的嗓音保護,對孩子們將來的藝術成長是極其重要的。經過這種訓練的孩子的嗓音柔美,有穿透力,聲音的表現力強,嗓音不易疲勞。
四、打開咽喉腔體
(1)無聲練習。左右牙關凹下,表面形成兩個“酒窩”,嘴巴上下打開擴張,舌尖抵在下齒垠內側,然后舌體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動,同時舌中間凹下、兩側隆起,使舌體形成直溝。學生可照鏡子反復練習,每次練3分鐘。
(2)單元音a、o、e、u、i運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順序說出來,連貫不留痕跡地反復練習5分鐘,說i時聲音是從牙關發(fā)出來的。在做這個練習時,要保持嘴角上揚,呈微笑狀態(tài)并有輕微的揚眉。
五、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須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歌唱語言是建立在生活語言的基礎之上,通過藝術加工,形成歌唱語言的規(guī)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對歌詞進行咬字吐字處理,這樣才能把節(jié)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對于歌曲中的每個字,咬的要準確,這就需要嘴、口腔與意識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詞、拖腔、收聲的過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須要用“心”念字,在這個基礎上演唱歌曲,就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在表現抒情類歌曲時,一般曲調慢而有序,咬字時要非常清楚,這就要求熟練咬字吐字技術。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