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6-02 15:52:46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下冊《飛上藍天》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本單元屬于綜合探究單元,二級目標是“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搜集事實與證據(jù)”。
所謂“多種途徑”,主要包括通過觀察、調查、訪問、實驗、查閱、請教等方法獲取有用資料。第七單元是綜合探究單元的最后一個單元了,同學們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分別通過觀察、調查等形式,體驗了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過程,知道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測量工具和實驗儀器開展測量和實驗,以得到有用的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驗證自己的假設。這些,為本單元二級目標的達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單元教學,要結合“飛上藍天”這一主題,主要訓練同學們綜合運用以上途徑來收集事實與證據(jù)的能力。(見圖7-1)
本單元由“誰在天上飛”、“它們怎樣飛行”、“飛行的秘密”三組活動組成,它們構成了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見表7-1)
“誰在天上飛”這一課的目標是了解學生對飛行物的認知程度。首先以游戲的形式輕松引入,回顧自己所知道的能飛行的物體。然后,以知識接龍的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將集體的智慧吸納進個人的認知結構中。再引導學生把知道的飛行物用各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圖片、模型、文字等,豐富和鞏固已有知識經(jīng)驗。最后,舉行一個小小飛行展示會,把同學們的作品擺放整齊,配上說明和精彩的講解,使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對飛行物的探究上來。通過這個活動,老師對學生的水平也能了解得比較深入了。
“它們怎樣飛行”則開始對飛行物進行探究了,但此時還在計劃與組織階段,主要內(nèi)容是確定獲取答案的途徑。教材先以兩個版的篇幅呈現(xiàn)了不同種類的飛行物圖片,能飛的物體是很多的,可以說舉不勝舉,教材能呈現(xiàn)的只能是極少的一部分,但力圖能從多角度反映出飛行物的種類繁多?茖W家爺爺?shù)囊痪湓捠菆D片的核心: “把知道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目的是讓同學們自由表達,同時,又感到力不從心,有很多的現(xiàn)象他們不可能解釋得清楚,會受到聽眾的懷疑或攻擊。這時,他們會迫切地需要事實和證據(jù)來支撐自己的表達,教師適時地引導他們?nèi)ニ鸭Y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根據(jù)才有發(fā)言權!”。搜集資料的主要途徑也可以讓學生討論,老師最后做總結。
“飛行的秘密”是實施階段。不同的同學對事實與證據(jù)有不同的需要,其搜集途徑也會不一樣。教材以飛機的飛行為例子,呈現(xiàn)了制作模型、做實驗、請教他人、查閱資料等途徑,這是一些“引子”,期望同學們能根據(jù)自己的課題,選擇、確定合適的途徑,并切實開展起來,他們的活動與教材所呈現(xiàn)的不可能完全一致。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個飛行博覽會,目的是以這種形式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科學自助餐》是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的飛行史,教材呈現(xiàn)了從2400年前中國的風箏到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這幾千年來人類實現(xiàn)自己飛翔之夢的探究歷程,學生要體會到人類在科學探究中所付出的艱辛與代價,感受到人類克服困難、不斷前進的決心和行動,能預測未來飛行的發(fā)展趨勢與目標。
1 誰在天上飛教學設計
【要點】盡可能多地展現(xiàn)飛行的物體。
【目標】
。1) 說出已知的飛行物體;
。2) 能舉辦小小飛行展示會。
【怎樣進行】
(1) 游戲
讓同學們平心靜氣,坐正、閉眼、放松,伸出拳頭,然后在腦海里搜索能在天上飛行的物體,想出一個,就伸出一只手指。
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同樣采取游戲的形式,組內(nèi)每個同學輪流說一種能飛行的物體,不能重復,統(tǒng)計一下,在一定時間內(nèi)(5分鐘),一共能說出多少個。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以游戲的形式從數(shù)量上了解學生對飛行物的認識程度,同時,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關注“飛行”這一目標上來。
。2) 小制作
同學們說出了許許多多地飛行物,對它們也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用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文字、圖片、模型、繪畫等,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nèi),教師應提前考慮到學生可能的需要,準備好材料超市,為學生提供諸如剪刀、膠水、紙、彩筆、飲料瓶、塑料泡沫等常用材料,幫助學生完成作品。
(3) 展示會
“展示會”是科學研究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表達交流方式,同學們將作品進行適當?shù)夭贾,展示學習研究的成果,可能起到互相借鑒、拓展認識的作用。
【應變參考】
這個小型展示會的籌備、布置也只有15分鐘時間,在教室里舉辦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把文字、圖片、繪畫等平面作品貼在墻上,立體模型放在課桌上,可配一張小的說明卡片,然后同學們在教室內(nèi)自由參觀其他小組的作品。
課后,可布置學生搜集關于飛行的資料。
2 它們怎樣飛行教學設計
【要點】探討搜集資料的途徑
【目標】
。1) 知道搜集資料的基本途徑;
(2) 能表達有關飛行的知識,能將飛行物進行分類;
。3) 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學技術的作用。
【怎樣進行】
。1) 表達
與上一節(jié)課不同的是,此時要表達的不是飛行物的數(shù)量,而是某些特征了。
教學時,可先讓同學們回顧一下各種各樣的飛行物,教師通過投影、掛圖等媒體呈現(xiàn)一些飛行的景象,然后讓學生說說某一種飛行物的知識。
如果僅僅采取講述的方式,學生的興趣可能會很快消失,為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
l 評選飛行小博士,看誰知道得多!
l 或者利用聲音、肢體語言,表達出飛行物的形狀、聲響、動作特點、運動軌跡、結構等,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不至于會感覺到枯燥乏味。
。2)分類
在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基礎上,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標準將所有的飛行物進行分類,無論用什么分類標準,都將使學生對飛行的認識更深入一步。
(3)思考
同學們的表達和分類,難免會有人反對或疑惑,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將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寫進問題銀行。同時思考:對于自己的疑惑和別人的反對,我們要用事實與證據(jù)來解決。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事實與證據(jù)呢?
在討論后,教師幫助學生總結出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基本途徑,如查閱、調查、訪問、實驗等。
要讓學生知道,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途徑應多樣化,要能從不同角度證明的觀點。事實與證據(jù)越充分,越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
最后,寫出研究計劃。教師要了解各組的研究計劃的內(nèi)容,并在課后為同學們準備相關的信息、工具與材料。
【參考詢問要點】
“關于飛行,我們知道些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說出他所知道的知識。
“你們說的這種飛行物飛行時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或是什么動作)?”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飛行物的特點。
3 飛行的秘密教學設計
【要點】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自己所要的資料
【目標】
。1) 能通過多種途徑搜集事實與證據(jù);
(2) 能用小論文的形式總結研究成果;
(3) 了解一些淺顯的飛行原理。
【怎樣進行】
在明確了研究的問題和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途徑之后,緊接著就要實實在在地進入搜集的環(huán)節(jié)了。
可能同學們對于各種途徑的操作還不是很了解,這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全體學生開展引導式探究,經(jīng)歷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飛機怎樣飛行”為例子,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綜合運用實驗、調查、請教等途徑,找到需要的事實與證據(jù)。然后進行反思與評價,體驗各種搜集途徑的具體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經(jīng)驗上的準備。
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學生可接觸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浪費時間,將不利于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準備的有:
信息方面:書籍、聲音、圖像、影視、網(wǎng)絡等;
工具與材料方面:剪刀、筆、紙、膠水、透明膠帶、繩子、小刀、氣球、木塊(片)、飲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這時便可以放在用場了。
最后,將搜集到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論文。
【應變參考】
教材上是采用了先扶再放的思路,首先呈現(xiàn)了一個詳細、完整的搜集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一定非得這樣。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各自獨立開展研究,搜集資料,最后互相交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