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6-02 12:30:14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不同的聲音》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能夠感受人嗓音有強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高低與哪些具體的因素有關。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聲音存在音調與音量的區(qū)別。
2.教學難點是區(qū)分音調和音量。
【教學準備】
音叉等能發(fā)出聲音的物體;無蓋空盒子、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一些粗細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習慣、剪刀、橡皮泥。
【學案】
《4、不同的聲音》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能夠感受人嗓音有強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高低與哪些具體的因素有關。
4.學習制作樂器。
自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過程:
一.我看書:我認真閱讀了電子書,熟悉了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我與父母探討了、思考了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與爸爸、媽媽三比較聲音有什么不同?(強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較)
2.上網(wǎng)查找資料:理解音量、音調的有關知識:
3.按書上的方法,自己制作樂器:“水琴”、“吉他”、“拇指鋼琴”、“排簫”,并演奏之。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jīng)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一猜:是誰的聲音?
請幾位名同學出來,讓他們分別用自己正常的嗓音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猜一猜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并說說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強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較)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不同的聲音”。板書課題。
二、研究聲音的音量
1.教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
2.學生討論探究:音叉在什么情況下會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
3.匯報交流
4.小結:不改變物體的任何方面,用力大,物體振動的幅度大,聲音強;反之,用力小,物體振動的幅度小,聲音弱。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
5.學生實驗:可以敲擊任何物體,比較音量的強弱。
6.想一想:聲音的強弱和什么因素有關?(力的大。
三、研究聲音的音調
1.教師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學生討論探究:玻璃杯在什么情況下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3.匯報交流
4.小結: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相同材料物體,物體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5.學生實驗:想辦法,使橡皮筋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觀察音調變高時橡皮筋有什么變化?(變細、短)
6.音調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關?(物體的大小、粗細、長短)
四、總結:
1.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聲音的強弱和敲擊力量的大小有關。
2.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音調的高低和物體的大小、粗細、長短有關。
3.音量與音調有什么不同?
五、展示樂器
1.演奏自己的樂器,說說自己是怎樣調音調的?
2.合奏一段樂曲。
六、作業(yè)
1.用自制樂器演奏樂曲。
2.注意區(qū)別音量與音調的不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