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5-29 16:26:36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2018年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地球的形狀》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了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
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現象,大膽想象,積極思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不迷信權威;
認識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一些人們不斷認識地球的資料,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融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于一瞬。
由教師準備一些直觀教具:地球儀、黑板、粉筆頭,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故事的意義。
學生收集有關人類探究地球的歷史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疑,導入新課
1.談話:提問:“人類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形狀的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討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
1、介紹古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
①談話:古時候的人們對我們周圍的世界還不了解,但是他們也在不斷地觀察,不斷地研究學習,所以人們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領,比如學會用火,煉鐵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們腳下的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樣的呢。你們知道他們對地球形狀最初的解釋是什么嗎?
、趯W生討論,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
③課件播放“神話中的地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