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28 16:49:28
教會孩子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傷心、懊悔都是正常的-不要擔心孩子害怕或傷心、流淚,如孩子心愛的東西壞了會有難過的情緒產生,這時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我早跟你說過了,你就是不聽,你看,現在知錯了吧”。對此類狀況,媽媽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告訴孩子,自己也曾為一個玩具摔壞而傷心,不過,有時壞了就壞了,也許做任何事情都是于事無補了,可以傷心,可以懊悔。因為不僅你有這樣的體會,隔壁姐姐丟了一只寵物狗,也是這樣的心情。
合理釋放、轉化負面情緒-如何釋放負面情緒?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有幾種簡單的發(fā)泄方式。如哭泣,是緩解不良情緒的好方法,不僅可以釋放壓力,也可以增強免疫力。再如大喊大叫、運動等,只要把孩子的身體調動起來,內心的苦悶也會隨著肢體的一舉一動逐漸被發(fā)泄出來。而轉化負面情緒則是對家長、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積極方面想,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象滿足孩子的愿望”。
第三招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兒子今年讀初三,可他對自己一直沒有信心,也沒有上進心,更沒什么目標。他不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敢去問老師和同學,知難而退。他說書讀再多再好也沒什么用,現在衣食無憂就足夠了。我說他年少不好好學,沒有一技之長,老了怎么辦,他的回答是:等那時再說唄。連作業(yè)也不讓我檢查,跟他說也是愛理不理。有時跟他溝通只能寫紙條放到他的床頭。”一位爸爸最近很苦惱,但面對明年要中考的孩子,仍然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實,這位家長的孩子的表現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具體表現為:缺乏信心、低成就動機和對自己的評價較低等。自信心較低的孩子在面對挑戰(zhàn)、挫折時往往承受能力較差,其實這也是孩子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關鍵點:幫助孩子樹立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父母可以坐下來,寫下孩子值得欣賞的優(yōu)點,而這些優(yōu)點不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比如:有愛心,懂禮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果。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對自己有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告訴孩子“你能行”-缺乏自信的孩子由于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已經在心里建立了消極的自我預言,即“我是沒用的”,“我很沒信心”等,這種心理讓孩子越來越不敢嘗試新的事物,越來越沒有信心。因此,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忽視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而在孩子表現出自信的時候及時給予積極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淡化“我無能”的心理,樹立起“我也行”的心理。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讓他們在學業(yè)之外,培養(yǎng)其他的興趣與愛好,讓他們接觸更廣闊的人群,這些都能增進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允許孩子犯錯誤-爸爸媽媽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心理學家塞奇斯對爸爸媽媽們說:“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贊揚孩子們嘗試活動的努力和勇氣。”
第四招 培養(yǎng)孩子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期中考試考完幾個星期了,一位媽媽這樣記錄下來了自己孩子的成績,“說實話,這次考得不好,特別是語文。但孩子的看法還是很積極的,他說老師們的課都上得很好;就是語文課上有些活動讓他小緊張;數學老師的課上得很棒,如果能多讓他們自己演練一下更好......在一個典型的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還能有一顆樂觀的心,我很高興。”
這位媽媽的想法是正確的,樂觀對于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世間有好多事情是我們所不能左右的,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才是至關重要的。樂觀是看世界的一種方式,事情已經如此了,高興也罷,傷心也罷,它都不能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只是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面前,樂觀能夠讓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成功。
關鍵點:言傳身教,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優(yōu)點面營造一個樂觀而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樂觀建立在一定的安全感之上。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父母要保持樂觀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家長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父母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
教會孩子正向看問題-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yōu)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fā)問的方式啟發(fā)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么優(yōu)點?”而在碰到挫折時,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現得一塌糊涂。”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
第五招 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我兒子上初一,但從上學開始,他就幾乎沒有朋友,常常一個人獨來獨往。那天飯后我們出來散步,看到小區(qū)花園里好多孩子在嘻笑打鬧,我隨口問了一句:‘你在班里有哪幾個好朋友?’他說了一句讓我很詫異、很難受的話:‘媽媽我好孤單,一個朋友都沒有。’”這時,這位媽媽才意識到孩子的交友問題,回想起孩子除了每周末跟堂哥在一起玩玩游戲,聽聽音樂外,幾乎很少聽見孩子在我面前提他的同學和朋友,更別提跟朋友出去玩了。我回想起還有一次,發(fā)現他甚至跟一個汽車模型說得熱火朝天,還自問自答。
而沒有朋友的孩子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他會把內心的需求用另外的方式發(fā)泄出來。有時他會因得不到同伴的認可而不自信;有時會因得不到同伴的友愛和支持而嫉妒別人的友誼;有時孩子會因沒有朋友而遠離人群;有時孩子不想上學,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關鍵點:鼓勵孩子學會分享,觀察別人的需求多安排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么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fā)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應的?
鼓勵孩子學會分享-有些父母親在孩子的派對中,只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而錯失了培養(yǎng)孩子人際關系能力的良機。真正高情商的家長,則會鼓勵孩子去招呼大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
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主動提供幫助,并在之后立刻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yǎng)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日后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