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OK教養(yǎng) 2018-05-21 17:41:34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然不一定,只是因為這是大家最“習慣”的選擇——父母的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于是我們也要把這種方式繼續(xù)沿用下去——除了這“招”我們的確想不出什么好“招”了。
這樣的做法,當時可能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但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和父母越來越疏遠了、孩子越來越不愛和父母溝通了、孩子越來越叛逆了……
到底該如何很好地教育孩子——既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又不傷害到孩子,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呢?
這里將會告訴您一些代替懲罰、責罵的好方法:
正確認識懲罰的后果
1.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
2.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3.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nèi)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復自己的錯誤。
5.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孩子應(yīng)該經(jīng)歷自己不當行為帶來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罰。讓他感到,在一個相互關(guān)心的親子關(guān)系中,是沒有懲罰的。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及案例
1.轉(zhuǎn)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此方法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長):“你再亂拿,看你爸爸來了,怎么收拾你!”
“你亂拿東西等下人家把你抓走!”
正例(家長):“寶貝,我們?nèi)タ纯唇裉斓耐聿褪巢陌桑?rdquo;
“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紅的蘋果吧!”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此方法適合:行為的后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tài)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再亂跑我就打死你!”
“別亂跑!老老實實呆著!”
正例(家長):“你知道嗎,我不喜歡你這樣。你在過道亂跑會打擾到別人,影響別人買東西。”
3.表明你的期望: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并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適合:問題影響不大,屬于主觀上非故意行為。
案例:孩子把從家里帶出去的東西弄丟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東西弄丟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下次不準再拿東西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下次能讓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