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親子關系 > 正文

媽媽怎么對孩子正確的教育(2)

來源:部編語文學習 2018-05-17 15:09:37

說兩句


  這些方面

  父母也需要關注

  盡可能地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

  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我們需要硬件支持,當然也需要有軟思考。這就是讓孩子盡可能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有更多的空間平臺,讓孩子開闊起來,超越小學教育的范圍,超越小學校園的圍墻。

  但是現在,不管家庭還是學校,強加給孩子很多東西。我們到底該不該給他強加?一種觀點就是說不能太多的占據孩子的時間,為什么呢?

  我們不占據它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太欠缺一種思考的時間和自主的狀態(tài),沒有自主的經歷,他就不可能獨立成長。我們大人給他很多的關注,更多的是給他智力上的提升,孩子卻沒有智慧。

  因此,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要給他關注,同時我們要盡可能地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

  不要拔苗助長,要尊重規(guī)律把握尺度

  家長特別容易犯的一個錯就是好心好意、全心全意地拔苗助長。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成長過程。你使勁讓他上這班那課,把他弄得很疲憊,根本談不上學習效率,不過是花錢買家長的一個心安:“人家都學了,我不能不學”“聽懂一點兒算一點兒”等等,所以做父母的,要把握火候。

  我覺得很多東西不可一概而論,比如說有些孩子進行語言類的學習,進行一些特長、專長、藝術類的學習,我覺得都可以。

  但要把握尺度,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適當引領他,針對孩子的特點、實事求是地進行綜合設計考量。

  一定不要忘記教育的本源

  我想起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想問家長:“既然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那么您想讓孩子跑到哪去?終點是哪?”我覺得現在很多家長的問題是沒有想明白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

  教育是“慢”的藝術,是一種享受的福利,但在如今的社會很難體會到這一點。教育孩子,首先要教孩子“做人”,然后才是“學文”,如今教育最大的迷失是忘記了教育的本源。

  建議家長讓孩子做兩件事:讀書、旅行。前者可以增長智慧,后者可以增長能力。人成長中最有用的經歷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高人說話”。

  其實,孩子就像一棵樹。

  至于這棵樹,今后結多少果子,結什么果子,我們都不知道,但是我就知道它是一棵樹,我就要給它補充一顆樹成長的營養(yǎng)。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給這棵樹足夠的關注與營養(yǎng)。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