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我是芝麻君 2018-05-10 13:58:39
這類情況也有對策。各位爸爸媽媽日常可以多加訓練:
1.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并且抽查。這其實是小學入學就該做的功課:準備好文件袋,文具盒,有夾層的書包。然后指導孩子,怎樣有條理地整理書包:按學科分開,卷子歸類,作業(yè)本歸類,輔導書歸類。每天晚上督促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理完了,家長檢查一下就好。理書包的過程,其實是幫孩子訓練條理性。
2.指導孩子制定計劃。制定計劃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整理思路,形成“條理”。每天有七八項作業(yè),先做哪個,后做哪個,這就是制定計劃。一開始,家長幫著孩子一起來:先復習生詞,之后默寫。然后做數學口算,再完成練習冊,最后讀半小時英語……記得,循序漸進,每天督促孩子,做作業(yè)前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制定當日作業(yè)計劃。(別覺得有本作業(yè)記錄本就夠了,條理性其實體現在“先后次序”上)
3
不會管理時間,沒有緊迫感
根據我們的觀察,即便是上海的一流私立學校(向來以作業(yè)量大著稱),即便道理4、5年級,每天晚上9點之前完成作業(yè),都是不成問題的。絕大部分作業(yè)“磨蹭”的同學,其實是因為缺乏緊迫感,大量的時間花在與作業(yè)無關的事情上,往往一晃就9、10點鐘了,作業(yè)還沒做完。
放學之后到臨睡之前,應該有至少6個小時的時間。去掉放學回家和吃晚飯的時間,怎么都能有4個小時。這四個小時如果孩子都在認真做作業(yè),怎么可能還完不成?想想你家孩子,有沒有回家先做作業(yè)的習慣?會不會吃完晚飯還要在電視機前賴上半個小時?孩子都有惰性,家長的督促,就是要幫孩子克服惰性。
1.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決不能是玩。所有娛樂活動都要排在學習任務之后。換句話說,在時間安排上,完成學校作業(yè)是第一優(yōu)先級。對孩子來說,完成作業(yè)是“重要且緊急”的任務。除非事關身體健康,否則,沒有任何事的優(yōu)先級比它高。
2.合理休息。休息時間一定要有,建議每一小時的學習之后,安排5分鐘休息時間。一旦養(yǎng)成了習慣,漸入佳境之后,孩子會主動表示:待會兒再休息,讓我先做完。休息時間不能太長(一次休息10分鐘就多了),不然下一個小時不容易重新集中回來。
3.時間管理要形成規(guī)律,哪怕某天作業(yè)少(比如無作業(yè)日),也不能放羊?雌饋頉]作業(yè),正是預習抓提前量的好時機。記得,真正重要的是讓孩子養(yǎng)成每天回家要繼續(xù)學習的這個習慣。所以即便真的連預習和補充練習都做完了,也盡量不要打破日常的作息時間——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孩子看書練字嘛。
4.給每項作業(yè)設定完成時間。各位媽媽們,廚房里用的定時器是個好東西。當你發(fā)現孩子作業(yè)磨蹭的時候,只需要拿起定時器,問孩子:這項作業(yè)你覺得需要多久能完成?不論孩子說需要多久,你都在那個時間上給他打個八折,然后設定時間,告訴孩子:鈴響之前如果完成不了,或者發(fā)現隨便亂寫,那就取消本周的某項娛樂活動(看電視?打游戲?隨便您)。理論上,每項作業(yè)都應該有這么個“完成時間”。長期這樣訓練,孩子的效率會在不知不覺間不斷提高。
4
專注力不足
剛才我們說,持續(xù)學習的時間要有一個小時,不少孩子恐怕一開始很難做到,因為專注力不夠,能持續(xù)集中的時間太短。所謂“成功需要一萬個小時的努力”,其實意味著,成功的人得有“專注一萬個小時”的能力。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因素有很多,芝麻君之前專門給大家講過干擾孩子學習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你!,提升專利的方法也有不少,日常的關注很重要。
1.上文說的設定每項作業(yè)的完成時間,其實也是訓練專注力的好方法。
2.杜絕孩子聽家長講話。成人之間的對話,孩子在一旁豎著耳朵聽,這是很不好的習慣。不止是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其他時間里,建議各位家長也要注意。孩子即便是在玩,也應該專注,不要聽大人講話。
3.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學習的時候,芝麻君建議各位媽媽,安靜地坐到孩子身后,你可以織毛衣,可以看書,可以打開電腦工作……這對孩子來說,既是一種“共情”(媽媽和我一起在工作),也是一種“威懾”(媽媽在背后看著我)。
4.算24點。這也是訓練專注力的好方法。芝麻君屢試不爽。記得,玩的時候要讓孩子有緊張感:你跟他一起算。假裝總是和他差不多時間算出來,把一副撲克牌都算完,你會發(fā)現,孩子在這20分鐘里,其實非常專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