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招考部落 2018-05-08 11:26:42
當我們說一個人做錯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責任,會說他“死不認賬”。也許在他的思維中,為自己“找借口”,為自己辯護、推卸責任,把錯推給別人,都已成為習慣,在他們的思維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舉的兩個類似的例子中,第一個是因為孩子自己還不太會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個搶玩具、抓人本來就是小孩子“自衛(wèi)”時的一些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發(fā)生應該是天性。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是我們的家長們?yōu)榱瞬蛔尯⒆邮艿饺魏?ldquo;傷害”為孩子“找借口”,把錯推給環(huán)境、推給他人。許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對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做出了不同的分類,但大都認為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孩子的品德、個性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xiàn)。
作為家長,該如何從小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呢?
1、從家庭日常小事做起。
家長應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及能力,經(jīng)常有意識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務,并檢查他完成任務的情況,使他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家庭成員所應盡的義務。不論是什么任務,家長都應該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給孩子講明,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將它做好。如對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幫助收拾房子,自己疊被子,整理、修補自己的玩具、圖書,收拾玩耍后自己用過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飯前擺放全家用的餐具,飯后掃地、倒垃圾,打掃樓道等,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責任心。又如:叫孩子為鄰居的老奶奶、老爺爺取牛奶、拎菜籃子,擴大他樂意為別人做事的責任心。通過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對孩子來說,是既具體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對有的學彈琴、繪畫的孩子,家長也應將收拾琴譜、繪畫工具等任務交給孩子自己做,以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養(yǎng)成獨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認真負責的習慣。一個孩子能養(yǎng)成做任何事情都認真負責的習慣,那他就一定會培養(yǎng)出責任心來。
2、采用故事“游戲法”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責任心。
如:讓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戲中擔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識的基礎上,逐步有意識地安排他參加不感興趣的活動,并鼓勵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堅持站崗那樣把事情做完,讓孩子在通過擔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對有興趣的事要做,對繁雜不感興趣的事同樣也要做好。
3、堅持正面教育,多鼓勵、表揚,少指責、批評。
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另外,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好奇心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些特點往往會妨礙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終的完成,而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長要給予公正及時的評價,并善于用語言的教育藝術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轉(zhuǎn)移過來,繼續(xù)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如說:“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后還應該怎樣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利幫助孩子養(yǎng)成積極、認真、嚴謹?shù)纳睢W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tài)度。
4、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家長可以時常有意識地與孩子談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項任務、克服一個困難后的愉快和成就感傳達給孩子,使孩子能具體地感覺責任意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積極地養(yǎng)成責任習慣。
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真正優(yōu)秀的父母,要做好自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孩子受益只是結(jié)果,不是目的。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讓您和孩子一起快樂的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