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8-05-05 10:41:48
孩子經(jīng)常所答非所問?不會閱讀文本材料,閱讀理解狂丟分?口頭溝通表達能力差?寫個作文東拉西扯,不知所云?這篇文章肯定會給你不少啟發(fā),趕快看看吧!
我們常說中國孩子和西方孩子相比,最缺少邏輯思維能力。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致。為了降低授課的難度,照顧到學習能力最差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減少學業(yè)在的困難,從學校大綱到應試,都會具體分解成一個個考點,這讓我們的老師會以傳授一個個具體知識為主。這種方式對于讓孩子在解決具體數(shù)學問題方面可以做到快速精準。但對語文學習,這種單純的知識點學習,卻容易一葉障目,很難讓孩子形成整體的思維方式。
我們常會給孩子講,寫作文描述一件事時,要注意事物的“起因,發(fā)展、經(jīng)過、結(jié)果”四個要素。老師們也會強調(diào),要按照四要素做到文章結(jié)構(gòu)的要件不缺失。也許正因為太強調(diào)這些要素的本身,會顯得非?菰。以至于不少語文老師在講述作文思路時,為便于孩子理解,往往會帶入一個自己描述的具體內(nèi)容。
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堂作文課下來,老師教出來的孩子,全班孩子作文寫出的內(nèi)容上都會大同小異。這是因為孩子更容易捕捉有情節(jié)的內(nèi)容,容易陷入直接帶入老師的表達,以老師的表達代替自己的表達,走入就事論事的常見誤區(qū)。
不少老師在教孩子寫議論文時,也常因為強調(diào)“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jié)構(gòu)的本身,容易讓孩子陷入一個旁觀者的境地,客觀冷靜陳述倒是做到了,但是使孩子容易忘記一個寫出高水平作文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和“我”發(fā)生什么樣的聯(lián)系,我自己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來試試用麥肯錫的SCQA分析理論來幫助孩子吧!SCQA本來是西方商業(yè)談判領域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訓練模式,我最近嘗試后,發(fā)現(xiàn)對幫助孩子很有用呢。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讓我們試著用SCQA分析一個孩子們經(jīng)常聽的故事吧!
S:situation(情景),是指由大家都熟悉的的情景引入開始。比如安徒生經(jīng)典童話故事《丑小鴨》的開端,在寧靜的鴨場里,鴨媽媽孵了很久很久蛋,終于迎來了小鴨。
C:complication(障礙),特指給情景帶來變化的因素,我們稱之為障礙。故事中,這個小鴨長得和其他鴨子都不一樣,在所有人的眼中,它是丑陋不堪的。于是他一次次地遭到嫌棄,當媽媽都表示想放棄這個小鴨的時候,小鴨傷心極了,陷入孤獨的思考中。
Q:question(疑問),從S到C再到Q,疑問就是關注的重點。故事中,丑小鴨尋思著說不定自己屬于更廣闊的世界呢!暗示著丑小鴨開始獨立思考,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究竟是什么?
A:answer(回答):我的解決方案是什么?故事中的“我”就是丑小鴨,它一次次尋找適合自己的家,不放棄繼續(xù)尋找的希望,最終它遇見了天鵝,它才知道自己原本就是天鵝。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SCQA的分析理論中,A的回答部分,需要明確的是“我”的解決方案是什么?這就讓孩子從文本材料到聯(lián)系自我,思考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會讓孩子充分建立一個“我”的概念,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比如說思考如果“我”是丑小鴨,我會選擇離開媽媽嗎?大家都不喜歡我,我該怎么辦?或者是丑小鴨這個故事,帶給“我”什么樣的啟示,諸如此類。這樣教出來的作文,孩子寫出來的作文自然會各有特點。
只要是能和“我”發(fā)生聯(lián)系的,又能夠言之有理的,或者符合邏輯的,這就是有了突破平庸作文的神來之筆。因為和自己發(fā)生了聯(lián)系,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和見解,有獨特的解決方案,孩子具有了獨立的思維方式,這就是評判是否屬于優(yōu)秀作文的最好標準。
如果我們平時善用SCQA分析理論,多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探討一些問題,并將最后的A,也就是對“我”的解決方案進行強化,特別是注意訓練回答對問題的直接關聯(lián)度,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肯定能得到非常有效的提升。
讓孩子成為邏輯思維高手,其實就是這么簡單!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