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軟實力英語 2018-04-26 15:11:52
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個海綿,可以快速的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
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學中學,孩子每天都在接收不同的知識;回到家里,父母也在無休無止的教給孩子許多“重要”的知識或技能。
這就是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共同點:灌輸。專業(yè)的說法叫“填鴨式教育”。這種教學方法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我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博學”的人,也就是一個“有知識”的人,一個“文化人”。所以才會有詩詞大會上,能背幾千首詩詞的人,成為了大家的偶像。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可以突破固有模式、打破慣性思維。我們的教育就是在不斷的灌輸知識,然后通過聽說讀寫背去鞏固知識,最終培養(yǎng)了孩子的慣性思維方式,缺乏想象力,缺少主動性。
那么,如何改變現(xiàn)狀,那就是先要了解“是什么“,即知識;其次要問“為什么”;最后,學會自己“找理由”。
1
是什么
不是說我們在學校里學的知識沒有用,只是學得太零散了,要想完整的了解一科全貌,往往要花好幾年時間,這樣前面學的東西早已經(jīng)忘記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小時候都學過古詩,但是我們幾乎都不知道詩歌的來源,也不知道外國詩歌的特點,對一些著名詩人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古今中外的詩歌流派和形式了。更不用說學習寫詩了。
我們的學習僅限于背誦一些“名詩”,哪首詩的作者是誰?屬于哪個朝代?
2
為什么
為了訓練苗苗的思維,我在清單上列了項目:每天三個為什么?
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苗苗自己隨便問三個問題。剛開始有許多無厘頭的問題,慢慢就有點深度了。第二,我來準備三個問題。我經(jīng)常從以前買的百科全書里選出問題,并且有意泄露問題來自于百科全書。這樣,苗苗為了能夠準確回答問題,也會主動去翻看平時很少看的百科全書了。讓女孩喜歡科學真的不容易啊!
有時我們也一起看我以前下載的“十萬個為什么”的視頻,還有“十萬個為什么”的書,這些都是搜集問題的好材料。但是,我更多的是問一些日常生活學習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要學習鋼琴?為什么要上學?為什么要睡覺?為什么會生氣?
每天三個為什么,這只是一個概數(shù),我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就會問一些“無聊的”問題。通過連續(xù)問為什么,我們可以清楚已知的東西,同時也明白了未知的東西,最終學會了用已知的去解決未知的。
美國CNN名嘴,七十六歲的專訪之王賴利金,二十五年來訪問了五萬個名人、巨星與政要,他歷久不衰的成功秘訣,就在于他會問問題。
3
找理由
會問問題是一門藝術,會回答問題也是一門學問。
在苗苗問問題或想要什么東西的時候,我都要求她給出三個理由,或者從三個方面來回答問題。重要有助于訓練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有一次苗苗想要買一本書,我就讓她說出三個理由,看能不能說服我。然后她說:第一,這本書是學校要求買的;第二,我很喜歡這本書;第三,這本書可以使我有想象力。
我一聽,這回答靠譜,看來這錢得花。照這樣訓練下去,必須讓她給出10個理由才行,否則我很快就要破產(chǎn)了。
在這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對孩子的思維訓練太少了,而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
其實,我們只要每天花上一分鐘,就可以完成這個簡單的訓練。其它的訓練項目也可以參考這個方法,比如“一分鐘演講”,“一分鐘跳繩”,“一分鐘英語會話”、“一分鐘游戲”等。每天10個一分鐘,輕松搞定家庭教育訓練。
4
自主學
昨天,我提到苗苗已經(jīng)學會了使用網(wǎng)絡,自己去做語文作業(yè),通過搜索視頻教學資料,自己學習國畫,這種自主學習,就是在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因為它打破了教科書的壟斷地位,改變了學習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一個父母逐漸放手的過程。但是,如果沒有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孩子上了三、四年級,甚至初中還要父母陪學,那么孩子的就一直有依賴心理,父母永遠也不敢放手。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出過一本書,叫《學會生存》。書中有一句話發(fā)人深思:“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未來的生存能力。孩子學會了思考問題,同時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這比記憶背誦浩如煙海的知識點更重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