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01 17:40:23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魯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該明白在學生閱讀中自己扮演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的角色,當好文本與學生的中介,要時刻牢記語文課本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因此,反復朗讀,深入賞讀,延伸寫讀是教學的重點。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作用。
新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對于寫景類的散文比較喜歡。另外,他們在小學時學過老舍先生的散文《養(yǎng)花》、《貓》。“喜歡閱讀,方能有感受的樂趣”,加之在前一課學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對于寫景類文章的閱讀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方法,對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學生學習本文的難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由讀到寫的過程中,要激之以趣,導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情和體驗,方能使學生“在課本與生活里走個來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的散文朗讀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師除了理性指導以外,應先范讀,讓學生模仿,再品讀、想讀、比讀、寫讀,在朗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中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病①|(zhì)疑法。
質(zhì)疑法是由教師提供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jié)論。本文的教學就比較適合這種教學方法。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查疑的方法進行質(zhì)疑。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鑲、水藻、貯蓄、澄澈、空靈”等一批雅詞。
2、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閱讀寫景類的散文,并養(yǎng)成積累佳句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思考邊圈點批注的習慣。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3、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4、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
。ㄒ唬⿲诵抡n。
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jié)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