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01 16:50:42
(10)沖到外面后,我都做了些什么?
生:拼命——,拼命——,拼命——,拼命——
(11)出示例句,提問:可以置換哪些詞?(瘋狂、盡情等。)
(12)此時,小屋與外面的世界比變小了,當媽媽想喚我回來時,我對小屋的感情發(fā)生了怎么樣變化?
生:小屋成了我的負擔。
(13)媽媽又用什么把我玩野的心收回小屋的?
生:用書。
(14)在書里我看到了什么?
生: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15)出示語段:聽啊,書里的故事好遠好遠,在南山那邊呢。書里的世界好大好大,比小屋外面的綠草地大多了。
怎樣理解:“故事在南山那邊,書里的世界比小屋外面的綠草地大多了?”
生:因為,在孩子的眼里,南山就是最遠的了,綠草地就是最大了,他還想象不到,比南山更遠是多遠,比綠草地還大是多大。
(16)說得好。但是作者已經是成年人了,怎么會這樣說呢?
生:因為,他寫的是自己的童年,所以用的都是孩子的心理寫的。
(17)很正確,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用了這樣的寫法?
生:悠忽忽的南山,軟綿綿的白云……
(18)很好,我們要學習這樣的用心,寫誰就用誰的特點去寫。現(xiàn)在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本來不知道還有比南山更遠,比綠草地更大的世界,但是后來怎么知道的呢?
生:讀書。
(19)好。作者不愿意離開小屋半步了,如果現(xiàn)在讓“我”拋棄小屋而去?“我”舍得嗎?讀文說出你的感受。
生:小屋給過我歡樂,給了我最難忘的記憶,她像朋友,像母親一樣,我無法割舍它。
(20)在告別時,文中哪些描寫讓你最感動,最難忘?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烘托氣氛,調動讀者的感情?
生:小屋愣愣地望著我,小屋小了,瘸腿的大門還在傻傻地踮著腳,小屋遠了。給人的印象最深,他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本來沒有情感的小屋賦予了人的情感,讓人感到特別揪心。
3.讀文章第3部分。
(28)我們齊讀“長大后的體會”一段,作者為什么說:“我愿意變成一只蝸牛把你背在背上?”有什么特殊的情感?
生:這是一個矛盾的情感,人必須要長大,但是我對小屋依然牽掛,非常希望能帶著小屋一起去快樂闖天下,作者把小屋看成了母親。
四、小結
本文寫了我的童年時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經歷,通過寫自己對小屋情感的三個階段,寫出我成長歷程和對小屋眷戀感恩之情。
本文寫作方法上始終以兒童視角、兒童語言、兒童心理敘述故事。同時,他賦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個簡單的搬遷,寫得充滿了濃郁的感傷和牽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