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30 14:25:03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望九華》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知識積累目標: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過程方法目標:了解文中定景換點的寫景方法及其作用。
情感價值觀目標:品讀字里行間表現(xiàn)的九華景致,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文中定景換點的寫景方法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九華之勝,不在山中”的具體含義。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背誦蘇軾的《題西林壁》。同學們,我們學習蘇軾的這首詩明白了哪些道理呢?(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今天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篇與這首詩類似的文章《望九華》。
。ǘ 介紹九華山
九華山有“東南第一山”的稱號,原名九子山,因山上有九峰,酷似蓮花,唐代大詩人李白見之賦詩,稱說“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后更名為九華山。相傳地藏菩薩在此修行,使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
。ㄈ 熟讀課文。
(四) 重點詞語的掌握
余過池陽 過:訪問、探訪。
始見之 始:才。 之:它,指代九華山。
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 然:但是。 滅:隱、暗。 沒:隱。 于:在……
晚泊梅根浦 晚:到了傍晚。
方了了見諸峰也 了了:清楚,明白。 諸:眾、各。
邈然于懷 邈然:悠遠的樣子。 然:……的樣子
便覺九子依依向人 依依:柔軟的樣子,留戀惜別的樣子。
。ㄎ澹 翻譯課文
學生讀課文、讀注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學生先獨立進行思考,再同桌交流互相補充,有疑難問題再由教師和同學一同解決。)
。 分析課文
1、 與蘇軾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相比,本篇文章在哪幾個角度描寫了九華山的景貌?
提示:本篇文章主要通過三個字,把作者望九華的行蹤交代得一清二楚。即“過”、“登”、“望”三字。首先是“過”這個角度,結(jié)果是僅見一峰。其次是“登”,結(jié)果是“始見之”,但還是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最后是“望”,通過在江上望九華山才“了了見”。三個字代表了三個地點的轉(zhuǎn)換,即從樓上的眺望到舟上的仰望再到梅根浦的遠望,三個地點望九華各不一樣,從而突出了九華山神秘的風采。
2、如何理解“九華之勝,不在山中”?
提示:九華山盡管氣勢雄偉,但作者仍然認為九華山的秀美在于從江上遠望,如句中寫道“從江上望之,秀逸清遠,夕陽落日,邈然于懷。”可見作者還認為領略九華之美景最好在傍晚,“夕波落日”映襯下的九華山,會讓人“邈然于懷”。(此處重在理解作者觀看九華山的角度,不在山中而在江上,這種獨特的感受,在作者的眼里看來是遠勝于九華山中的雄偉。)
3、 如何體會作者對九華山依依不舍的深情?
提示:從文中找出有感情傾向的句子加以提煉。句子:“又得太白嘯歌,每舟泊林岸,便覺九子依依向人。”分析:在此處作者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聯(lián)想李白《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的詩句,傳神地寫出了九華山九座山峰的情致韻態(tài)。“九子依依向人”一句寫出了九座山峰像人一樣對作者依依不舍的樣子,同時也是作者對九座山峰的依依惜別之情,通過這一句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九華山風景的喜愛。
(七) 課堂討論
。薄⒃诒締卧,寫山的還有杜甫的《望岳》,同時還有以前學過的蘇軾的《題西林壁》請比較這三者有何不同?
。、九華山明明是相對靜止的,可作者為什么說“覺九子依依向人”,你覺得這樣寫好在哪里?
。ò耍┱n后作業(yè)
翻譯全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