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30 10:03:56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春望》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其中所蘊涵的詩情,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2、學會詩歌賞析的方法,培養(yǎng)讀詩興趣,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3、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歌的“美點”。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及詩的思想內(nèi)容。
2、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時傷國、憂國思親的感情。
3、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感情,品味詩歌的“美點”。
教學難點:
1、解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時傷國、憂國思親的感情。
2、品味詩歌的“美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加強朗讀教學,以讀激情,讓學生進入詩歌氛圍,體會詩歌的意境。
2、問題探索法。在整體感知詩歌的基礎上,重在品味詩歌的精妙之處。
3、小組討論法。小組討論,歸納要點,抒發(fā)感想。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源遠流長的中國古典文學中,詩歌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從《詩經(jīng)》到現(xiàn)在,詩歌一刻也沒停止它前進的腳步。從小我們就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還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可以說,詩歌是伴著我們成長的。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抽背),領略了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那么現(xiàn)在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另一種風格:杜甫《春望》。
二、學習《春望》
。ㄒ唬┱垖W生介紹杜甫,教師補充。(課件顯示)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后人尊稱他為“詩圣”,他的詩多沉郁頓挫,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故被譽為“詩史”(李白“詩仙”),著有《杜工部集》。我們曾學過他的《登高》(學生回憶),“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二)創(chuàng)作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安史叛軍攻下當時的都城長安。作者帶著報國之心投奔唐肅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軍所俘,最終被留居在淪陷的都城長安。此詩就是杜甫在長安時所作,詩人目睹祖國如此破碎衰敗的景象,黯然神傷,這首詩是他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
(三)正音(課件顯示)
濺(jiàn)搔(sāo)渾(hún)勝(shēng)簪(zān)
。ㄋ模┓蹲x,指導朗讀,全班齊讀課文。(課件顯示)
(五)詩歌最主要的閱讀能力是聯(lián)想,給2分鐘學生討論從此詩中聯(lián)想到什么?學生描繪詩歌畫面。(注意引導學生要把自己想象成杜甫,想象他當時的心情。)
。┱n文分析
。ㄒ龑ёx詩的方法:抓關鍵詞,通過關鍵詞構建畫面,由畫面表述引導到作者的心情,體會詩歌的精妙。(課件顯示內(nèi)容分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聯(lián)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在描寫景物之中蘊涵作者的思想感情:詩人處于淪陷后的長安,一片忠心,無限悲憤,對以往歲月的回憶,對眼前山河殘破的悲愴。作者的這種感情并沒有一一寫出,只寫了山河依舊而都城已經(jīng)陷落,春色又降但卻滿目荒蕪,多少感情只寄寓在景物中,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