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14 08:52:40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guān)于2018年浙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月光曲》教案設(shè)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學會7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進一步學會借助課題歸納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進一步學會借助課題歸納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
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nèi)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說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學準備:
《月光曲》和課文的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學習第一段。
1.今天我們學習《月光曲》。“曲”是什么意思?(沒有歌詞的樂曲叫做曲。)
2.這個“曲”字還有一個讀音,讀曲(qū)。誰能按“曲”(qū)來組詞。
3.《月光曲》這篇課文是講誰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
4.齊讀課文的第一段。
二、學習最后一段。
1.整篇文章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課文還有哪一段和他描寫《月光曲》的過程沒有什么關(guān)系?(最后一段)
2.自由讀段,讀后交流
(1)這個曲子叫什么?
。2)一個曲子為什么這么著急,干嘛飛奔回客棧,還要連夜寫下來?
。3)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三、通讀全文,交流閱讀所得。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1.導入:這一篇文章的題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沒有寫《月光曲》,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自由讀第九節(jié)后交流
。1)“月亮正從水天……輕紗似的微云。”句。
(這里寫它的意境很美,說明它的旋律很優(yōu)美。海面上很靜,月亮從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來。月光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光。)
結(jié)合理解“霎時間”、“ 微波粼粼”、“一縷輕紗似的”等詞語。
指導朗讀“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灑滿了銀光”部分。
。2)“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來……”
。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濤洶涌的大海。”
3.指導學生把海面上的三次變化用不同的語調(diào)讀出來。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4.《月光曲》的曲調(diào)在哪?旋律是什么?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靜的,聲音很輕的;然后“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應(yīng)該是感情已到了極點了。所以就是聲音從輕到高,這樣的過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5.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fā)生了嗎?(皮鞋匠和妹妹的聯(lián)想。)這種聯(lián)想是怎么產(chǎn)生的?
6.什么樣的曲子,什么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們想想當時的鋼琴曲是什么樣呢?能形容一下嗎?
7.說經(jīng)過:貝多芬面對著月光,彈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chǎn)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lián)想,接著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倆的聯(lián)想中是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最后,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蕩的,兄妹倆的聯(lián)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8.播放《月光曲》錄音帶,感受旋律的變化。
9.引:那么究竟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作的靈感從哪兒來的?——下節(jié)課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2——8自然段。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