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12 10:59:41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滬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秋詞》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既然熟讀詩歌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古詩,讀詩除了要字音正確、語言流暢,還要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感情。
2、劃分節(jié)奏,根據(jù)節(jié)奏齊讀。 附:朗讀節(jié)奏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3、請同學們集體朗讀一下這首詩。 最好能當堂成誦。
學生提出疑難,再結(jié)合注釋,基本解決字詞。
學習《秋詞》
1、現(xiàn)在我們也身處秋季,在這樣晴朗的天氣里,你們覺得悲涼嗎?
2、劉禹錫認為秋日如何呢? 學生回答:勝春朝。
3、讓學生看大屏幕,分組討論幾個問題,并逐一明確。
。1)為什么詩人開頭不直接寫秋高氣爽,卻寫悲秋? 明確:作用是形成鮮明對比,定下詩歌樂觀明快的風格。
。2)請同學們找出表現(xiàn)秋高氣爽的字眼。 明確:勝春朝、晴空、碧霄。
。3)有人認為“一鶴”是指一只鶴,也有人認為是一群鶴,你覺得呢?為什么? 明確:這個問題并沒有絕對的答案,“一只鶴”可以是詩人自喻,“一群鶴”也可以是詩人對其他人的希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揚自主探究的精神。
4、古語云:“詩言志”。“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句詩的“詩情”就是人的志氣。劉禹錫就有這種樂觀向上的豪情壯志。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精神。
5、讓學生看板書的背誦提示,集體背誦全詩。
6、學生不看提示,集體背誦全詩。
7、讓學生談談自己最欣賞哪句詩。教師作點撥、總結(jié)。
三、比較探究
1.比較《山行》與《秋詞》 同:兩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xiàn)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致,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秋詞》側(cè)重書寫感受,以說理為主。
2.教師推薦閱讀,學生比較探究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讓學生讀這首詩,再聯(lián)系前面秋詞,談談劉禹錫是個怎樣的人,他身上有怎樣的品質(zhì)值得你學習。
四、布置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請將這首詩歌的意境用抒情散文的形式寫出來 我的課說完了,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