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12 10:12:48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滬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揭開雷電之謎》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通過查字典、近義詞等方法理解詞語“攝取、勇士、揭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圍繞課文內(nèi)容,進行提問。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解釋關鍵詞理解句子等方法解決問題。
3、根據(jù)文中的描述,能介紹富蘭克林的制作的風箏及簡單原理。
4、通過閱讀,感受科學家敢于挑戰(zhàn)、敢于實踐、勇于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圍繞課文內(nèi)容,進行提問。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解釋關鍵詞理解句子等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媒體。
2、預習課文;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2)圈畫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去理解。
教學時間:
1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歌揭示課題:(3分鐘)
師:我有一首詩,想請你們讀一下。 那是天地對話 有形或者無形 產(chǎn)生的心靈共鳴 黑夜或者白晝 就那么短暫 最耀眼的總是你 卻是那么震天撼地 劈得開世間一切劃過無盡長空 卻抓不住你的蹤跡 師:剛才我們念的詩歌中包含了一種自然現(xiàn)象,你知道嗎?(板書:雷電) 談談你所知道的。 預設:學生可從雷電的聲音、雷電的形態(tài)等介紹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雷電之謎。(板書:之謎) 有一位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從天空攝取閃電,揭開了這個謎。(板書:揭開) 齊讀課題出示第一小節(jié):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是18世紀電學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從天空攝取閃電,揭開了雷電之謎。
指名讀 (及時用多種方法理解:⑴近義詞 攝取——吸取 ⑵做動作) 師引讀體會兩句的因果關系(⑴因為富蘭克林曾冒著生命危險,從天空攝取閃電,揭開了雷電之謎,所以他被稱為18世紀電學史上的一位勇士。 ⑵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之所以被稱為18世紀電學史上的勇士是因為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從天空攝取閃電,揭開了雷電之謎。)
師:讀了這段話后,你有什么質(zhì)疑: 雷電之謎是什么?為什么要揭開雷電之謎?怎樣揭開的?結(jié)果怎樣?有什么生命危險呢??? 說明: 質(zhì)疑問難是整個單元學習的重點,雖然在上個學期學生已經(jīng)有所涉及,但是提問的能力上還有待提高,在教學時,教師要做適當?shù)狞c撥,讓學生學會從詞、句方面去試著提問。
二、深入研讀
1、學習第2小節(jié):雷電之謎是什么?為什么要揭開雷電之謎?(2分鐘)
(1)出示句子 師:從前人們一直認為,
生:天空中出現(xiàn)電閃雷鳴,這是大自然在顯示神威。
(2)出示句子 師:可是,
生:富蘭克林卻大膽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種“放電現(xiàn)象”。
師:他敢于向當時的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向大自然挑戰(zhàn),真是勇氣可嘉。 板書:敢于挑戰(zhàn)
。3)出示句子 師:1752年7月的一天
生:他親自做了一個吸引雷電的風箏實驗。
2 學習第3、4節(jié):怎樣揭開雷電之謎的?結(jié)果怎樣?(25分鐘)
(1)師:他親自做了一個吸引雷電的風箏實驗。他在做實驗前做了精心的準備,讀讀第3節(jié),找找描寫他做準備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絲綢風箏,風箏上安了一個尖細的鐵棒。風箏用麻繩系住,麻繩末端分成兩支,分別接上一片銅鑰匙和一小段絲線。
自己輕聲讀,讀了這段話后,你有問題嗎?。
預設:為什么用白色絲綢制作風箏?風箏上為什么要安尖細的鐵棒?為什么在麻繩末端分別接上一片銅鑰匙和一小段絲線???
。2)自己輕聲讀第4節(jié),解決問題。
師:聯(lián)系下文解決,風箏上為什么要安尖細的鐵棒?為什么在麻繩末端分別接上一片銅鑰匙和一小段絲線?
學生交流 出示:富蘭克林覺得手有點麻,當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銅鑰匙時,一朵藍色的電火花立刻向手指射過來。他感到手臂一陣麻木,差一點兒被擊倒。 師:“覺得手有點麻”說明了“安上尖細的鐵棒”使風箏能夠攝取雷電,而“用上麻繩”使電流不至于太強, 所以“有點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