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3-10 16:15:59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2018年北京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捅馬蜂窩》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中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細致、充滿情趣的語言。
3.結合自身體驗,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難點: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說說“曾經冒失的童年”
提請學生思考:由于我們的幼稚,這些小小的冒失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為什么呢?
二、以讀作為進入文本的路徑,讓學生走進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讀(整體閱讀)——自讀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
教師自語,語速放慢,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原來這篇文章寫了作者童年時一件難以忘懷的極其有趣的事,剛才大家讀了書,想一想老師的說法對嗎?有沒有什么不妥?
學生反應:“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兒不妥一時還拿不準。
教師:用“有趣”來形容中心事件不妥,為什么呢?我們將這個問題先放一放,那在這篇文章中,有沒有寫到“有趣”的事?
學生:文章開頭部分——“爺爺?shù)暮笤菏莾簳r的樂園。”
教師:“堆放雜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卻為何是“我”的樂園?
學生:有樹,有鳥兒、蝶兒、蟲兒……
教師:那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的樂園呀!
學生:好奇心,與大自然的親近感使我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取蟬衣,挖蚯蚓,驅蜢蟲……
教師: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fā)生。
二讀(分解閱讀)——朗讀2至7節(jié),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教師:奶奶也要捅馬蜂窩,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
學生:為了通風和安全的需要。在爺爺和奶奶的對話中可以找到。(對話描寫)
教師:“我”無意中聽到這段對話,心理產生怎樣的反應?找出相應的語句。
學生:“渴望”、“有趣”、“難以抑制”
教師:而且奶奶的話中還教給我方法(頭上蒙塊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沒有害怕或是別的什么心理?
學生:“遲疑”、“膽怯”
教師:但最終好奇心戰(zhàn)勝一切。假如你是一個電影導演,讓你將“捅馬蜂窩”這部分拍攝下來,再現(xiàn)當時的情形,你該怎樣拍?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設計鏡頭,模擬再現(xiàn)。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