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07 21:20:26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觀書有感》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感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深刻道理。
3.激發(fā)學生讀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
教學難點: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文人輩出,宋朝的時候,出了一位偉大學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書: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為明、清兩朝的治國方針,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為他一生勤奮讀書,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出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宋〕朱熹
作為一個人,就要不斷讀書,不斷學習,同時要不斷實踐,才能獲得成功,才能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
二、寫——整體感知
朱熹先生是勤奮讀書的典范,不光讀,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fā)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這首詩:(板書全詩歌)
齊讀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昨天,我請同學們按照自學要求自學了這首詩,現(xiàn)在,來看看你們學得怎樣?
三、品——還原詩情
。ㄒ唬、出示:自學要求:
1、看看圖畫,讀讀全詩。
2、理解詞語“鑒”“徘徊”“渠”“如許”,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4、記下不懂的問題。
。ǘ、讀中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1)誰愿意來讀讀這首詩?(出示全詩,指讀)
。2)說說詩句中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做上記號)學習古詩,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
。ú樽值,聯(lián)系上下文,組詞,借助圖畫)
。3)引導學生理解一、二句詩意
“鑒”是個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們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條:鏡子(古代用銅制成)。照。仔細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