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07 17:52:05
1、學生自讀課文,并及時處理文中生字詞。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并及時正音。
3、教師指導古文的讀法(速度慢,節(jié)奏緩)并范讀。
4、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解釋文中重點字詞。
5、全班交流對文中其他詞句的理解。
譽:稱贊。吾:我。子:你。莫:沒有什么。
陷:刺穿;颍河腥。曰:說。
6、教師引導學生翻譯全文。
7、設問:楚國人聽了別人問他的話,為什么“
——因為他的話前后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8、設問: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
三、開導活學:
1、有感情朗讀全文。
2、背誦課文(教師指導背誦方法)。
3、小組表演這則寓言。
4、設問:
學習了這則寓言,你受到什么啟示?
教學反思:
寓言故事一般內(nèi)容比較牽線,篇幅短小,但卻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合理的想象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豐富課文內(nèi)容,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自相矛盾比喻言語、行動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觸。故事中矛很好,盾也很好,關(guān)鍵是放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而出現(xiàn)了問題,使這個賣矛和盾的人陷入了言語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整體認識成語,應著重引導學生理解“自相矛盾”中的“自相”二字。與此同時,更要使學生懂得現(xiàn)在成語“自相矛盾”中的“矛盾”是指什么,不僅理解成語的字面意思,更要使學生深入把握寓意、靈活運用成語。這正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重要體現(xiàn)。
語文課堂“以讀為本”。設計時我注重了朗讀的訓練,讓學生自讀、同桌讀、朗讀表演等形式,效果很好。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