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3-07 17:48:20
(四)課外延伸、激發(fā)興趣。
1、教師補充關于熱帶雨林及野生動物的資料,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的意識,激發(fā)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
2、學生交流課外搜集到的神奇大自然資料。
3、教師總結:這樣一只神奇的精靈也需要我們的關愛!
。ㄎ澹┚C合實踐、培養(yǎng)能力。
1、制作變色龍卡片。
2、學寫一種小動物。(二選一完成)
五、教學反思: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
《變色龍》是一篇以趣味性故事展開,介紹變色龍?zhí)攸c的文章。作者借用一次見聞,引領我們走進變色龍的世界,揭開變色龍的奧秘,讓學生感受到了動物世界的奇妙,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興趣。全文采用對話方式敘述,語言親切自然,易于理解接受。教學中我以朗讀為突破口,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適當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在《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中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見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yǎng)語感,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隨著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朗讀訓練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在文章的寫作方法方面無論老師朗讀指導多么出色朗讀訓練多么到位,學生也很難體會到文章寫法的巧妙。所以教師有必要在學生朗讀理解課文之后對文章的寫法進行適當的點撥,哪怕是一兩句話,也能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則等到學生習作時教師才費九牛二虎之力大講特講寫法問題,學生還是一頭霧水。
我認為這篇課文雖淺顯易懂,但作者描寫動物的方法卻值得學生好好體會,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第二課時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消化吸收文中介紹變色龍外形、捕食、變色的句段,最終達到能自己組織語言來介紹變色龍,并在讀中、復述的過程中學習觀察表達的方法。
在學習變色龍的外形特點時,我首先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第9小節(jié),隨即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變色龍外形的畫面,接著再與圖片對照,從中得出結論:課文之所以能將變色龍寫得這么生動,因為能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征。在學習變色龍的捕食特點時,也就是學習課文的第11節(jié),這節(jié)以非洲工人的介紹為主,寫了變色龍的眼睛的獨特之處。文中描寫變色龍眼睛的詞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特點,體現濃濃的語文味。“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單獨轉來轉去,分別觀望四面八方的東西。當他的兩只眼睛同時注視前方時,就會產生一種立體感……”在教學這兩句時,我先讓學生讀文后說說變色龍眼睛的獨特之處,學生都能回答出來,但我沒有局限于此而是讓學生再次讀文,揣摩語句,你覺得哪些詞語能很準確地反映出它的這個特點呢?學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單獨、分別”因為只有變色龍的眼睛每只眼睛是獨立活動,不同于我們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眼睛。而且兩只眼睛能分別觀望。隨后我總結到:當我們準確地使用詞語,就能準確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是一種語文能力,我們要學習。這部分教學時我沒有局限在讓學生了解變色龍眼睛這一淺顯的層次,而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揣摩,使學生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而且沒有游離課文內容,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最后我還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變色龍資料,并談談自己的感受,既能激發(fā)學生對變色龍的喜愛之情,也為課文最后“我們放回變色龍”作了鋪墊,又有助于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詞語的積極性。
學生的習作是閱讀教學的一面鏡子。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往往會通過學生的習作反映出來。閱讀教學要體現讀寫結合,引導學生讀中悟寫,從讀學寫,加強讀與寫的聯系。不應把閱讀僅僅作為理解內容的手段,還應把閱讀和品詞品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小學習作教學的質量,對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新人,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一點一滴地滲透一些關于習作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慢慢積累起來,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在習作中才會不知不覺地去運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