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俠名 2018-03-06 15:11:14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魯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月光曲》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主要講述了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有人在斷斷續(xù)續(xù)地彈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當他走近茅屋,聽到屋內兄妹倆的談話后,被他們雖貧窮但互相體諒的真摯情感所感動,便走進茅屋為他們彈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僅懂音樂,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樂激動萬分。此時,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激情,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窮兄妹倆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幸福。
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難點在于通過對貝多芬情感變化的體驗,探究其創(chuàng)作的原因。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譜成的經(jīng)過,然后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語段,主要采用朗讀、默讀、概括、圈畫、想象等學習方法,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人物豐富的心理和情感,從而深入探究貝多芬彈了一曲又創(chuàng)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后,通過品讀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大音樂家的敬意。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說、譜寫、幽靜、純熟、清幽、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
3、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4、初步感受聯(lián)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5、想象貝多芬離開后兄妹倆的對話,續(xù)寫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1、為課文標注小節(jié)號。
2、把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
3、圈出不理解詞語,并嘗試解決。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說、譜寫、幽靜、純熟”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
3、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讀題。
2、師誦第一小節(jié),學生提煉要點并以“月光曲”開頭說一句話,理解“傳說”。
3、提出疑問:《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學生圍繞問題自學。
4、組織交流。
5、歸納梳理交流要點,導入下文教學。
說明:在揭示課題后,學生通過聽,了解與《月光曲》相關的信息,并以“月光曲”開頭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清楚地表達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初步了解傳說中《月光曲》譜成的大概過程。
二、學習2—7小節(jié),體會人物情感。
1、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幽靜”,了解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書:情不自禁走近)
說明: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幽靜”這一詞語的意思,體會作為一個音樂大師,身處這樣的意境中,很容易觸動創(chuàng)作的思緒。
2、學習兄妹倆的對話。
、乓龑W生在轉述對話的過程中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感受兄妹倆互相體諒的真情。板書要點,隨機指導朗讀。
、浦笇Х纸巧首x。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