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2-25 07:18:30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2018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浪淘沙》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自學課文,理解古詩內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壯闊,西湖的美麗。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能力目標:理解重點詞句,感悟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通過寫景揭示深刻的道理,表達自己豁達的胸襟。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擴大閱讀量。
3.情感目標:通過對古詩的反復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和情感美,與作者共鳴,產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兩篇古詩。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xiàn)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觀后產生的聯(lián)想。第二首是蘇軾的作品,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寧靜素雅、美輪美奐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會詩句的美感,理解詩意。產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由景展開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滲透學習作者用描寫景物或事物表達自己要說明的道理這種寫作手法。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自主合作。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初讀時,放手讓學生聯(lián)系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反復誦讀。教師借助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分別適時播放有關大海和西湖的風光片,利用壯闊優(yōu)美的水,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輔助理解古詩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展開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教師可以挖掘學生學習古詩的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學詩的方法,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2.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理解所學古詩的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誦讀、涵詠、理解古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段關于大海的錄象、西湖風景片;學生搜集有關寫水的古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