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1-17 18:13:22
幼教網(wǎng)整理了2018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稱象》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陬。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平時要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病⒄_、流利地朗讀課文。
。、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四段。
【教學過程】
一、利用生活現(xiàn)象,巧妙引出課題
板書:象(學生邊隨師板書邊感受象的結構)同學們,你們見過象這種動物嗎?誰來描述一下?課件出示大象圖,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動物,并用上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如:象又高又大,它的大耳朵象兩把大扇子,兩根牙齒尖尖的,一條鼻子長長的,身子象一堵墻,腿象四根大柱子,尾巴象一條繩子。
板書:稱,提問:你看到過別人稱東西嗎? 人們用秤稱一些東西,想知道那件東西的什么?(對,那東西有多重。)可是,你見過別人稱大象嗎?看到這個題目,你的小腦瓜里一定冒出了幾個小問號吧?
預設:
生:象這么大,該怎么稱呢?
生:誰想稱象?
生:為什么要稱象?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
。、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里面的生字新詞。
。、課件出示字詞、句子。
3、分段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古時候有個大官,叫曹操。一天,人家給他送來一頭 大象,他非常高興,就帶著兒子和官員們一同去看大象。
古時候是什么時候?(三國時)
為什么特別高興?(因為北方很少看到大象,大象都生活在長江以南。)
引導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去讀。
(2)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比較
象這么大,有多重呢?
象這么大,究竟有多重呢?
體會有什么不同?一、語氣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要重一些。二、第二句比第一句感情更強烈。體會當時官員們非常想知道大象重量的心情。
。3)按順序讀文三、四、五自然段。
(4)提問:為什么要稱象呢?(大家都想知道象有多重)那課文中講了幾種稱象的方法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 ”畫出來。
三、比較方法,深層閱讀。
1、學生匯報誰用了什么辦法稱象?(官員們和曹沖)教師隨即板書。
官員們 造大稱
宰大象
曹沖 趕象上船 沿水畫線
趕象下船 裝石到線
稱出石重
。、先分組討論,再指名回答:
官員們想出了兩種辦法,第一種是造一個特大的秤,第二種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來稱。
這兩種辦法行的通嗎?
曹操對這兩種辦法滿意嗎?從哪可看出來?
比較: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指名讀這兩句話。提問:這兩句話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直:一個勁兒地,連續(xù)不斷。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樣了,語氣和語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滿意。
。、分角色讀第三段,再次體會。
4、曹沖的辦法行嗎?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一、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板書:微笑點頭)
二、照曹沖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讓學生用“果然”說話。
四、精讀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難點
。、可見這辦法不行,那曹沖的辦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2、曹沖的辦法是用幾句話說清楚的? 我請四名同學來分別來讀這四句。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在這個辦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膽地提出來。
。、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問題,下面,我們就按照這四句話的順序,一個一個來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學們提出“把大象趕上岸后,為什么要‘沿著水面’畫一條線呢?”什么是“沿著水面”呀?“沿著”就是靠著水面、挨著水面、貼著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畫一條線,這就叫“沿著水面”畫一條線。
那為什么要畫這條線呢?很明顯是為第二步船上裝石頭做準備的。這條線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這么重。
在看第二句,為什么往船上裝石頭要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為什么船沉到線就停了,不能再裝石頭了呢?再裝會怎么樣?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討論。
出示字片比較:
船上裝石頭,船身超過那條線。這時,石頭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樣了?(說明石頭比大象重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