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1-04 15:01:27
幼教網整理了2018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設計
一、課文特點
《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寫的。詩不長,僅三節(jié)。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及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為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技能:
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在讀中感知詩歌的內容,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在讀中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體味詩歌意境美
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難點突破方法:內聯(lián)(已知的同類作品),外延(課后“研討與練習”中他人的作品)然后,以此指導對個體的解讀,強化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四、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用誦讀法:教會學生如何讀詩,在讀中如何感受語言美;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激發(fā)興趣法: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討論質疑法:在合作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
2、學習方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繼續(xù)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語文教學的終級目標正如葉圣陶所言:不待老師講解,學生自能讀文;不老師評點,學生自能作文。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讓學生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發(fā)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情,體會詩歌的情感美。
3、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播放多媒體教學課件。依據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多種感覺,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可以增強直觀性,提高課堂效率。A%.
六、教學程序設計:
為完成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huán)節(jié):引秋(2分鐘)
1、圖片展示,你看了有什么印象?
2、你是否記得寫秋的名句?
3、那詩人筆下的秋是怎樣的?
(輕松的心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