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段時間比較火的一個帖子,說的是一個10歲的孩子,樣樣成績都很棒,他認為這么優(yōu)秀的自己,生在這樣的家庭中,虧了!他坦言,父母不配擁有他這樣的好兒子!
遭到孩子如此嫌棄,他的父母聽到后定有心如刀割的疼痛。
當我把這個帖子分享給童憶成長編輯組的同事時,他們共同的反應是:憤怒!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白眼狼嗎?養(yǎng)他干啥,長大了也不知道感恩,白養(yǎng)了!
幾乎每一個含辛茹苦把孩子養(yǎng)大的爸爸媽媽聽見孩子這么說,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吧:憤怒。憤怒的背后,還有深深的傷心與難過。
毫不夸張地說,我們千辛萬苦,卻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白眼狼。
悲哀的是,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真真的存在,而且不是少數(shù)。
你光鮮亮麗,父母低聲下氣
我身邊的一位阿姨,近六十歲的人了,人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要操勞。
阿姨說,她在郊外的一家政公司上班,服務行業(yè),工資不穩(wěn)定,工作時間不穩(wěn)定,所以,有時候晚上八九點,時常在小區(qū)門口碰到剛剛下班的她。
她說,她還要趕回家給兒子做飯,要不然那小子又要出去揮霍。
一個六十歲的老人,為什么還要起早貪黑的工作呢?
阿姨的兒子三十歲了,沒有正兒八經(jīng)的工作,女朋友倒是經(jīng)常換,每次出門都給阿姨要零花錢,兒子還說,給一百塊錢,都不好意思伸手接。
這讓她非常寒心,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到頭來卻成了討債的“白眼狼”。
大都這樣的人,自己有能力養(yǎng)活自己的時候,卻把手瀟灑地插進口袋里,專職“啃老”。稍不如意,父母還要挨盡埋怨。
這樣的一群人,有的家庭條件很一般,卻把日子過得很“高級”。
下館子,吃人氣很高、價格也很昂貴的餐廳。
向來都是瀟灑地買買買,花錢如流水。明明手頭不寬裕,卻高喊著不虧待自己……
殊不知,自己的父母正彎著腰,用長滿繭子的大手掙辛苦錢。
其實,心中無愛的人,即使物質(zhì)條件再豐富,也難抵內(nèi)心的冷漠。你含辛茹苦操碎了心,也換不來他一聲“謝謝”!
富養(yǎng)?你得欠孩子多少錢?
中國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時,總有一種“愧疚感”,什么都要給予孩子最好的。。
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上最好的幼兒園……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國父母為孩子承擔太多了。
童憶成長專家孫瀾老師認為:不要把教育做的太過功利化,盡自己所能,否則,養(yǎng)出白眼狼的孩子也不足為奇了。
“全民富二代”不可取,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yǎng),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yǎng)。
在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從小物質(zhì)享受就被過分滿足:要手機,要電腦,要房要車……
這種孩子只在乎自己的要求有沒有被滿足,而對父母的感受視而不見,等哪天父母沒什么能給了,他還會覺得父母虧欠他很多。
這是所有白眼狼孩子的共同特點:無限制的提要求,要什么,就得給什么,不給就大呼小叫。
歸根結(jié)底,是父母對孩子的愧疚感,滋養(yǎng)了孩子這種惰性,才讓孩子理所當然的享受這父母的給予。
你什么都做了,孩子還能做什么?
“我愛孩子,我愿意為他做一切事情”,這聽起來很合乎情理。
但,童憶專家建議:當孩子有能力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幫他做了,這是一種對孩子行為能力的侵犯。
常見一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不敢怠慢,事事代勞,就差替孩子吃飯了。
你有沒有想過,什么事情你都能替孩子扛,你卻不能替孩子成長!
孩子說“我餓了,我要吃飯”,然后你就趕緊捧著碗奉上。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受之無愧”,有這種傾向的孩子認為爸爸媽媽應該給他想要的事物,如果給了,他覺得那是爸媽應該做的,他不知感恩;如果沒有給,他就認為爸爸媽媽太不應該,于是就心生不滿和怨恨。
這樣的孩子,最終可能變成一只“白眼狼”。
如果可以,在孩子能力允許范圍內(nèi),放手讓孩子做,教育不可以越界,解放孩子的雙手,自己的事情自己來:
孩子的小件衣物,可以讓他洗一洗;
盛飯洗碗時,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
自己穿衣洗漱,收拾玩具。
……
這樣做,孩子自然明白,這是分內(nèi)的事情,如果爸爸媽媽幫忙,應該知道感恩。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某天當孩子離開你后可以自由飛翔,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謹記:
有能力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
沒能力做的事,教給孩子自己做;
不干涉孩子笨拙的行為和不成熟的思想。
希望我們都能養(yǎng)出有愛的能力的孩子,享受把爸爸媽媽的愛,同時,也能把愛給予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