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2 16:17:26
三.反思:
《綱要》在藝術領域的內容要求及指導要點中就明確指出:“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在些基礎上,能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反思這個案例,我們獲得以下啟示:首先,在繪畫教學中,我們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放手”是指給幼兒應有的自主權,為幼兒提供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和心理氛圍,尊重幼兒個性化的藝術表現天賦和表現方式,放手讓孩子想象和創(chuàng)造。但放手并不是放棄老師的指導,否則幼兒在自主表現中常常會出現茫然或處于困境,正如本案例中的孩子無法游刃有余地表達各種不同姿態(tài)的長頸鹿一樣,如果長此以往,幼兒的作品就會依賴于原型符號的自然呈現,那么對孩子的發(fā)展就起著延誤的作用。其次,教師的“出手”要把握好時機。也就是在幼兒認知發(fā)生沖突的關鍵時刻,教師就要對孩子的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與適宜的指導。正如第二次活動時,當徐老師捕捉到孩子的發(fā)展需要時,及時“出手”,采用自由活動拼圖的方法,給孩子學習表現動態(tài)長頸鹿提供“支架”,適時適當地使教學處于了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最后,我們認為:老師的“出手”并不是簡單告知給孩子正確的問題解決方法或者直接灌輸某種特定的技能,如給孩子示范怎樣畫低頭的長頸鹿,而忽視和抑制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自己動手、動腦探究的愿望和發(fā)現學習的機會,使活動過程演變?yōu)橛變簡渭兙毩暭寄艿慕虒W情境;而是盡可能的通過教師捕捉活動中的最佳問題情境、投入相關材料,設置系列問題、提醒幼兒回憶相關經驗、引導幼兒改造已有經驗、將幼兒已經勝任的具體問題概括化等方式,給兒童的學習“搭架”,讓兒童學會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習相應能力。這樣的“出手”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架孩子的“學”,才能有效地促使孩子的個性化的發(fā)展。第二次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放手”并不是放棄教師恰當的指導,“出手”也并非是給孩子一個直接的答案。我們要“放手”的是單純重視技能和追求結果,在必要時,找準介入點,把握好最佳時機,以最適宜的方式,果斷地“出手”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