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8-30 16:39:09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guān)于幼兒小班語言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主要涉及領(lǐng)域:語言、科學
	
	  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科學性繪本。我為幼兒設置了繪本中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閱讀繪本、觀察牙印、比較不同,從而分析、推論出牙印的不同源于牙齒的形狀不同,嘴巴的大小不同等等。最后,在繪本中結(jié)束活動,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進行配對。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留意生活中自己牙齒留下的痕跡。
	
	  2.材料準備:(1)繪本《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大書;(2)大餅教具;(3)被各種動物咬了的不同形狀的小餅干;(4)音樂《餅干操》。
	
	  3.場地創(chuàng)設:大樹、池塘等場景,小鳥、小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動物形象置于場景中。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閱讀繪本
	
	  (1)以故事內(nèi)容導入,提出疑問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師:“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拿出來),唉,累死了,我都想睡一會兒了!你們幫我看好了大餅啊,千萬不能讓誰偷咬了!
	
	  師:咦(手指),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不是你偷咬的啊?肯定是你偷咬的!那是你們咬了我的大餅吧!
	
	  師:都不是你們,難道,是他們(場景中的小動物們)咬了我的大餅?你們幫我去問問看!
	
	  (分析:情境導人,讓幼兒自然而然進入故事情境中,進行探索。)
	
	  (2)觀察、比較、驗證嘴巴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牙齒不一樣,咬的牙印就不一樣。
	
	  師:孩子們,你們問的怎么樣啊?是不是他們咬的?
	
	  師: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那我們一起來問問看。
	
	  觀察一:
	
	  師:先來問問小鳥:“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小鳥說……(不是它)為什么小鳥說不是它呢?
	
	  那我們請小鳥咬一口給我們看看。
	
	  師:哎,我的大餅是小鳥咬的嗎?
	
	  為什么不是小鳥咬的呢?(將半圓形和小鳥咬的三角形對比: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形狀不一樣)小鳥咬的是什么形狀?那為什么小鳥咬的是三角形呢?(小鳥的嘴巴尖尖的,三角形)哦,原來這跟小鳥的嘴巴有關(guān)系,小鳥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三角形,所以它咬出來的大餅就是……。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