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張芒果 2016-12-30 16:34:49
每所學校的入學體驗內容,每年都會有變化,不過主要形式還是以對話、展示、體驗等為主。爸媽不妨透過往年的面談內容來摸摸心儀學校的性子。
對話類:從近3年杭州民辦小學報名情況看,這是很多學校都會用到的面談形式。通過和孩子交流,主要觀察注意力是否集中,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反應是否靈敏等。這種形式,有可能是老師問孩子一些諸如爸爸媽媽職業(yè)等家常問題,也有可能讓孩子看圖說話或講故事。
像2013年,杭州錦繡育才附小出了一道面談題“你為什么要上小學?”,結果一些孩子的神回答,讓爸媽差點哭暈過去:“不上學長大了賺不到錢”“不上學要去討飯的”。老師說,這些答案的背后,反映了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這也是學校很關注的。
運動類:是不是有體育天賦是其次,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方位感和協(xié)調性。參考3年來各學校運動類的考察內容,跳繩是絕對的爆款。像去年杭州長江實驗小學、育才外國語學校、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綠城育華小學、大關小學等都有跳繩這個環(huán)節(jié),有的還要求單腳跳。
才藝展示類:看到這個,你是不是有點擔心?其實這里說的才藝和你想的特長是兩碼事。學校主要考察孩子是否有自信,并不求有多高造詣。像去年,大關小學就請孩子們自備一首兒歌清唱30秒,也可以畫畫,杭二中白馬湖學校小學部也有差不多的環(huán)節(jié),主要看孩子有沒有天賦和基礎,以及是否有強烈的自我展示欲望。
生活習慣類:別以為孩子進了教室,各項考察才開始,很多時候,老師從孩子踏進校門起,就已經(jīng)在做記錄了。像2014年,杭州錦繡育才附小在等候區(qū),就有老師觀察孩子的文明禮儀和專注力等。去年時代小學直接“提問”孩子,平時吃完飯后是爸媽陪著看書,還是看電視,或者是自己玩,從而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
課程體驗類:這也是近年開始流行的考察模式。把孩子分成4~8人不等的小組,體驗一堂課,由老師觀察打分,考量孩子的綜合能力。比如,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連續(xù)兩年采用體驗30分鐘課程的方式,2014年體驗科學課,去年體驗樂高、英語、美術等,讓孩子在團隊合作中,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兩位觀察員負責給每個孩子打分。
家長考察類:去年像杭州崇文實驗學校、時代小學、長江實驗小學,都設計了針對家長的面談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以問卷為主,涉及的問題有孩子一年的教育支出是多少,家庭教育觀是什么等。
推薦閱讀:
2016年杭州民辦學校面試試題匯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