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2-16 14:32:08
生和養(yǎng)從來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除非你一開始就選擇不讓她降臨這個世界。量變到質變,總是潛移默化。終有一天,她會覺得自己沒有達到你的期望,而對自己有所失望。
我問過林冰,父母有罵過你嗎?林冰說,當然有。比如某一次摔碎了家里的碗,比如有一年去河邊玩,把家里唯一的木桶掉進了河里,木桶順著河水流走了。
難得碰到,那天,和她一起吃飯,說起年少橋頭那個最好吃的油炸攤,說起花園里永遠捉不到的蝴蝶還是會高興而好笑。
林冰說,她覺得她一生最好的事,是遇到了一對好的父母。他們知己苦,卻不讓孩子知他們的苦。她所有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都是父母給的。
是,后來,林冰他們的小房子拆了,他們拿了賠的錢,去租了一個小房子。林冰大學畢業(yè)后,進了一家外貿(mào)公司,收入很高,第二年就付了首付,給家里買了房子。
而我常常想起,她的母親,總是穿著干凈而陳舊的衣服,很早去撿瓶子,又很早回家給女兒做飯。她的臉上從來沒有那么多情緒,洋溢著淡淡的知足和隨遇而安。
而她的父親也是那么平和,哪怕每天回家汗流浹背乃至臉色通紅,依然平和得沒有一點脾氣。你可以覺得他們身上有一種對生活的自我要求和對孩子最深也最無私的愛護。
聰明的父母,需要教孩子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
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zhàn)友。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yǎng)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一切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xiàn)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shù)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xiàn)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寫在后面:
聰明的父母,不會向孩子訴苦。因為他們知道,既然她解不了你的苦,你要何必讓她也一起苦。
我曾經(jīng)聽到一個母親這樣說,不要隨便向孩子訴苦,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你無意間的訴苦,會讓孩子形成無形的壓力,而你永遠不知道,這樣的壓力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