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兜兜 2016-11-21 11:45:26
為什么不能帶情緒為孩子立規(guī)矩呢?
首先,沒效果。儒家有一句話,“勢服人,心不然”。你的嚴厲甚至呵斥,一時震懾住孩子,強迫他遵守了規(guī)矩。但一旦有了自由,他立馬恢復(fù)“原形”。就像一個拉緊的皮筋,一松手,就收回去了。如果,你不希望一直用這種強壓的方式,讓孩子被動遵守規(guī)矩,那么,還是不要用呵斥、懲罰和打罵的方式。
其次,有創(chuàng)傷。呵斥和打罵環(huán)境下的孩子,容易養(yǎng)成討好或叛逆的氣質(zhì)。有的孩子靈活些,為免于被呵斥和打罵,他會生活得小心翼翼,習(xí)慣看人臉色行事,不利于獨立人格的形成。有的孩子則格外皮實,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挨打也不怕,甚至為了吸引你的注意,或者為了氣你,偏要和你對著干。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相對民主公平的社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不卑不亢、富有平等意識的人,那么就要首先在家為他營造這樣的氛圍,而不是靠“暴力”以及成人的氣勢壓制他。
可是,規(guī)矩還是要有。如何做?很簡單,努力做到溫和而堅定。
不過,熊孩子確實很氣人呢。溫和?媽媽做不到呀!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真實原因和訴求,武斷認為孩子無理取鬧。孩子并非不可理喻,他們往往比成人想象得明事理。
以我兒子為例,不想刷牙可能是覺得這讓他不舒適,或者不夠有趣。大人對于枯燥或不適的事情也會拖延或者逃避,這樣想,我就不那么生氣了。
找到原因,對癥下藥。賦予枯燥的事情以趣味。我和兒子說“你牙齒上住著哈克和迪克呢,咱們把他送到地中海吧”(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的情節(jié),兒子很熟悉)。于是,兒子很配合地去刷牙了。
當(dāng)然,如果能以這種靈活輕柔的方式,讓孩子遵守了規(guī)矩,固然好。不過,有時,真的需要父母“堅定”。比如,我兒子有陣子飯前不洗手。后來,只要看他不洗手,我就把他抱離餐桌,當(dāng)然是不帶情緒哈。他跑過來,我再抱離。慢慢地,他就知道不洗手吃不到飯,也就習(xí)慣洗手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溫和而堅定就是非暴力溝通。這原則適用于成人世界,也適用于親子教育。感謝兒子的到來,讓我不斷學(xué)習(xí)和成長。未來路途仍遠,請多多關(guān)照,我的寶貝。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