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1-18 12:12:10
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專家建議,教師和家長做好以下四點:
一、要求要細,一聽就懂
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詞語理解不夠。為此,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習慣要求不要太空洞太籠統(tǒng),要學生一聽就懂。
二、起點降低,換位思考
一年級學生只有六七歲,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長輩寵愛有加。因此,在剛入學階段,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設定目標起點要低,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承受能力。這樣,學生才能踏踏實實、步步走好,才有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
三、勤于檢查,勤于評價
小學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現(xiàn)循環(huán)往復的現(xiàn)象。所以,檢查是督促學生長久做好一項事情的良方,所以教師和家長平時要勤于檢查,而正確的評價無疑會促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四、訓練要嚴,堅持不懈
提出要求后,如果不進行扎實有效的訓練,等于是空話一句。而且訓練要嚴格,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耐心。通過強化訓練的行為,會使學生印象深刻,并化為自覺行為,良好習慣也就慢慢養(yǎng)成了。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們的一個小小轉折點,這時候家長和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從一年級開始養(yǎng)成的好習慣將會影響著整個小學的生涯甚至更長遠。反之,如果沒有加以引導督促,一些不好的習慣也會隨之形成。因此,家長和老師們都要謹遵以上的4個要點,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4個良好的習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